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曹禺戏剧生命的又一高峰,《北京人》因其诗化风格与丰富内蕴始终为研究者所乐道,然而赞誉、解读不断的同时,其版本变迁却少有人关注。实际上,自1941年初版以来,大大小小的修改已使这部剧作出现多个版本,不仅对剧作的经典化过程及不同时期的理解阐释造成了相当的影响,更内在地反映出曹禺与时代话语间明显存在的拉锯与磨合。本文试从《北京人》的版本变迁入手,通过梳理、互校分析其各版本间的本质差异,并探究于此背后反映的曹禺的心态转变。首先,引言部分简要梳理了历年来《北京人》文本研究和曹禺早期剧作版本研究两方面的成果,并以研究过程中版本任选而结论统指现象的不严谨性出发,阐明《北京人》版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一章进行《北京人》的版本谱系研究,综合修改主体、改动程度、语义影响等因素,选定初版本、开明本、“剧本选”本于下文进行重点分析。第二章采取初版本与开明本两两互校的形式,以“北京人”的隐去为眼,通过象征隐喻的删削、理想人格的转向、形象深度的夷平、剧作风格的转变四个方面,探讨此次试图接近“真实”的删改对剧本原有张力与诗意的破坏。第三章着眼于“剧本选”本的版本特性,对应分析曹禺口中“文字的整理”、“保持原来的面貌”、“没有什么大的改动”于此版改动中的实际体现与深层动因,探究“剧本选”本在恢复初版本的主观意愿下所谓“回归”的本质和限度。第四章聚焦于版本背后的故事。《北京人》初版时显现的过渡性及两次大改的核心内容与呈现效果,都折射出曹禺与时代大环境间已渐清晰的裂隙及其艰难弥合的尝试与困惑。本章试从与“北京人”一同被抹杀的、诗性的内敛至消散及隐藏于拉锯下的断裂三方面,切近建国前后曹禺真实的创作状态与复杂心境。版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学科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更在于对版本自身的超越。本文亦期望在立足于版本并高于版本的层面,从历时性角度深化对于《北京人》的理解,也向四五十年代以曹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投出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