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社区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中分布最广泛、最基础的构成单元,是提高中国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提高农村社区的社会治理水平,治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的治理模式。在治理过程中,不论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还是农村社区治理,最终都要达到有效的治理状态。近年来,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探索了一条符合农业农村农民实际的新农村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农村社区治理的“郝堂模式”。郝堂村在探索社区治理过程中,经历了传统管理、政府和社会组织引导发展、自我主导发展3个阶段,在村庄建设、内置金融、振兴村庄文化、环境塑造等方面创造了有益的经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郝堂村社区治理呈现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村民结构更加合理、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等5个特点。这些特点是分析郝堂村社区治理问题的基础。郝堂村存在村民参与治理的制度缺失、产业内涵不丰富、治理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权威的法律规范指引、社会基础薄弱、民间组织发展滞后等。为进一步完善郝堂村的社区治理模式,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必须从国家层面、基层政府层面和社区组织自身层面共同着手,在政治、经济、公共服务、社区文化、自组织管理等方面,健全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培育社会组织,加强伦理建设,提升管理者队伍素质,完善产业体系。最后,总结出党的领导是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的核心,政府投入是保障、产业支撑是基础,村民参与是关键,因地制宜是遵循等5点启示,以期为中国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