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减值的会计思想可追溯到十一世纪的欧洲。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资产减值会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成为当前各国会计制度规范的热点问题之一。2000年底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在本文中称其为原会计制度)给予资产以新的科学定义,并专列一节来规范有关资产减值的相关处理问题,强调了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执行。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六年里,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很不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成为有些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会计准则(在本文中称其为新会计准则),这些准则详细地规范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力求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鉴于此,本文拟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并对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损失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执行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资产的涵义出发,对资产、资产减值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国际及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第二部分论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本部分分别从资产定义、会计目标、历史成本原则、稳健原则、相关性和可靠性等角度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这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第四部分首先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对我国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然后指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从企业治理结构、外部检查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