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齿拔除后,缺牙区骨组织通常会发生不可预见性地吸收,造成种植区骨量不足,前牙美学区域唇颊侧骨量丧失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必要的软硬组织移植,才能确保牙种植体植入的成功。为了防止或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吸收的量,我们在牙齿拔除后即刻采用种植位点保存技术,目的是评估经位点保存技术处理后牙槽窝组织形态计量学上的改变。方法选择6条杂种犬,年龄平均8.2个月,体重平均16.8kg。拔除各自上、下颌两侧第二门齿,随机分两组,在一侧即刻填入骨诱导活性材料(OAM),为位点保存实验组;另一侧不作处理,为牙槽窝自然愈合对照组。术后3个月处死全部动物,制取样本,进行影像学检测。置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之后用金钢砂片将各牙槽窝位点切开,在梯度乙醇内脱水7天,甲基丙烯酸甲酯浸泡包埋。硬化后,用Leica SP 1600硬组织切片机,自颊舌矢状方向通过牙槽窝中线长轴切开标本,制成80微米厚度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最后,利用图像分析进行组织计量及形态的评估。结果全部位点创口均获Ⅰ期愈合,黏膜完整无开裂、色泽正常,未发现感染、坏疽及其它异常症状,所有位点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实验组位点处轮廓丰满,同一位点实验前后的高度吸收值、宽度吸收值、骨密度改变值分别是-1.3±0.4mm、-0.3士0.1mm、149.8±12.5,图像分析显示新骨所占面积平均值为(30.2±3.7)%,对照组位点处轮廓萎缩,颊侧骨壁明显坍塌,高度和宽度丧失显著,同一位点实验前后的高度吸收值、宽度吸收值、骨密度改变值分别为-2.7±0.6mm、-1.1±0.2mm、114.7±9.5,新骨所占面积平均值为(9.3±2.0)%。实验组平均骨量吸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1、牙齿拔除后,牙槽窝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能明显减少牙槽嵴萎缩吸收程度。2、OAM对拔牙位点的保存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