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活动类课程被正式纳入学科体系,与学科类课程并驾齐驱。新世纪以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据作者对A市的调查研究得知:地理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尽人意,社会、学校、家长、学生与教师都对其不甚了解,对其的设置、功能与实施颇有微词,这一切都制约着地理活动课程的实施。本文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载体、以A市四所高中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地理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深化实践研究,进一步指地理活动课程的开展。近代西学东渐,活动课程理论传入中国,故活动课程的概念兼顾东西,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界定,故目前为止,高中地理活动课程的概念也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地理活动课程的概念虽然歧义甚多,但并没有阻碍其课程的设置与实施。20多年来,奋斗在教育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纷纷开展地理活动课程,取得显著的成效。如提高高中地理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总而言之,对推动素质教育与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功不可没。高中地理活动课程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其与学科课程迥异,具备活动性、实践性、时效性、综合性、开放性与多样性等个性化特征。同时其实施原则与地理学科课程也有所区别,存在主体性、整体性、适宜性、趣味性、创新性等与众不同的原则。而其活动类型比学科课程更是存在较大突破,一改过去单调乏味的讲授类型,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课堂评价方式、学校支持乏力与学生缺乏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地理活动课程的开展不尽人意。据调查研究得知,地理活动课程实践过程中存在开展深度不够、课内活动开展较少、课外活动开展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的部分学校的地理活动课程如同虚设,严重阻碍地理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素质教育的推行。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立足实际,利用自身身份优势,积极分析学情,从教师角度、学生、学校及活动实施四大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力求本市的地理活动课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动地理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从我国西北地区地区经常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实际出发,结合人教版必修三关于荒漠化的防治相关内容开展了以“认识沙尘暴”为主题地理活动课,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具体分析该案例,希望对同仁开展地理活动课程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