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模型流式传输的联合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的兴起以及多样化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三维模型已经成为了一种网络传输中常见的媒体形式。为了使用户获得更逼真的应用体验,各种虚拟场景的精度和数据量急剧升高,而这类应用往往由于具有互动需求,对实时性的要求颇高。三维模型流式传输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海量数据量和有限带宽资源的矛盾,并使依据网络状况和用户终端处理能力自适应选择模型精度成为可能。然而当前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因链路受干扰、网络拥塞等原因造成不可避免的丢包C问题,成为了用/户端对模型快速精确的重构的障碍。目前VR视频点播和三维虚拟体验类业务在网络传输层多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进行交付,但其拥塞控制及重传等机制等使得其并不是实时应用中的最优传输方案。本文对三维模型流式传输技术及应用于流媒体的信源信道编码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在有损网络中实时、可靠地传输三维模型的方案。首先基于PM(Progressive Meshes,PM)算法将-:三维模型渐进式编码为成基础网格和若干优化层以实现流式传输,并提出在接收端的几何补偿算法以增强解码鲁棒性。其次,经分析现有非对等差错保护方案应用于三维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具有特殊度分布图谱的 UEP-LT 码(Unequal Error Protection-Luby Transform Code)为三维数据流同优化层中的拓扑信息和几何信息提供非对等差错保护。最后结合模型的率失真函数,建立接收端重构内容的预期失真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及网络状况来指导各优化层的码率分配,使得模型经有损网络传输后在接收端重构的质量达到理论上最优。该方案通过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实现了对:(1)模型同优化层中几何与拓扑数据;(2)模型不同优化层间,两个维度的非对等差错保护,并与均等保护(Equal Error Protection,EEP)方案及无差错保护(No Eiroir Protection,NEP)方案进行了性能对比。最后对所提出的创新传输方案与传统All-TCP传输方案在不同网络环境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带宽资源有限的有损网络下,相同时间内本文提出的方案可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观看体验。
其他文献
前言 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由人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TLV-Ⅰ)感染引起的外周T细胞恶性疾病。临床上ATL又分为冒烟型、慢性型、急性型(包括淋巴瘤型)。发生地区有集簇高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系统中弓网电弧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干扰信号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造成威胁,并严重影响着机车的控制信号、铁路沿线通讯信号的正确传输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价格不断攀升,媒体与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矛盾和难点错综复杂。在此背景下,“营改增”全面推开,“限购”、“限售”等一系列政府控制房价重锤纷纷落
MAS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羊毛甾醇之后普遍存在的中间产物。在FSH诱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CYP51)将羊毛甾醇转化为MAS。尽管MAS
目的:探讨通过雷帕霉素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自噬以及对TAMs自噬的调控来调节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自噬相关蛋白LC3、EMT相关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并用电镜观察其中自噬小体数量。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用PMA和IL-4+IL-10相继作用72h,诱导细胞极化为TAMs(M2),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流式
目的:研究肺与大肠俞募配穴电针-大承气汤针药合用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肠道和肺组织炎症损伤的影响,探索电针与大承气汤协同增效的机理,从肺与大肠相表里出发筛选针药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和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OX-2
随着航空航天平台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获取到越来越多的纹理细节清晰、光谱特征丰富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地
近年来,随着天津市水利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十分严峻。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参建职工个人的生命健康,更是水务事业发展的保障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各
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愈加频繁,交互的方式和界面操作的复杂程度都随之上升,对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的可用性水平日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