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分别给予具有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作用的茵芍散(导师经验方)和茵芍散去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病原学指标、肝脏B超等情况以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水平及变化,沦证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存在血瘀的病变及其程度,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的临床治疗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茵芍散治疗,对照组予茵芍散去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病原学指标、肝脏B超等以及血清HA、Ⅳ-C、血浆TXB2、6-K-PGF1α的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AST、TBIL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0.01)。治疗后ALT、AST、TBIL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但两组患者ALT、AST、TBIL的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A、Ⅳ-C水平比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A、Ⅳ-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且治疗组HA、Ⅳ-C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XB2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0.01,P<0.05),6-K-PGF1α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TXB2/6-K-PGF1α的比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TXB2、6-K-PGF1α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 在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出现HBeAb由阴转阳,其余患者治疗前后均无变化。(5)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肝脏B超检查见:肝形态正常,肝内回声光点密集、增粗,分布均匀,肝内管道走向清晰,肝包膜毛糙,肝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提示肝脏慢性炎症表现。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6) 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l)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己经存在血癖的病理变化,治疗漫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应重视活血化疲。(2)血清HA、W一C水平和血浆TxBZ、6一K一PGF,。含量的变化,可以客观体现慢性乙型肝炎血疲的部分本质,可作为中医血癖这一病理变化的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