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回顾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收集我院心病科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心衰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规律进行回顾研究,总结我心病科制定的心衰诊疗方案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用药规律的临床应用,更好的为我院心病科中医药辨证治疗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建立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是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记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心病科3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例,病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中医证型及中药用药,从而进行总结研究。结果:350例心衰临床证型主要总结为心肺气虚.血瘀水停型55例;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105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95例;阳气亏衰、血瘀水停型57例;阴阳两虚.瘀水阻络型20例;其中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为心衰主要证型,占全部病例的30%。不同的中医证型均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关系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收集225张心衰的中药处方,主要包括补益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化痰类、化湿类、温里类、消食类及其他类药物共计166味,(以下按降序排列)临床用药味数最多为补益类、其次为利湿类、理气类、活血化瘀类、化痰类及其它类。补益类最常用的是黄芪,其次白术,党参等;利湿类顺序则为茯苓,泽泻等;理气类药依次为陈皮,枳实,枳壳等;活血化瘀类药依次为川芎,丹参等;化痰类药则为半夏,瓜蒌等;化湿类依次为砂仁,厚朴等;温里类药依次为干姜,附子等;解表类依次为桂枝,蝉蜕,柴胡,葛根等;清热类为黄连,生地等;消食类药为莱菔子,山楂,麦芽等;安神类药为酸枣仁,龙骨,远志等;开窍类药为石菖蒲等;平肝熄风类药则为僵蚕,地龙,牡蛎等;收涩类药为五味子,山茱萸等。结论:我科心衰诊疗方案制定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为临床常见证型,冠心病是导致心衰的首要的原发病。以及临床常用的中药治疗研究总结,以便更有效的治疗其疾病。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治疗其病具有一定指导优势,不但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明确治疗方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疗程,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等。
其他文献
黄元御(1705-1758),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家,十分推崇《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继承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六气学说以及气化学说,将其精髓融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功效的炙甘草汤对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降低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辨证治疗脾胃虚弱兼有血瘀证糖尿病胃轻瘫提供临床依据,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自2013年
薯蓣皂素(Diosgenin)来源于薯蓣科单子叶草质缠绕藤本植物,如山药、黄姜、黄药子、穿山龙等的根茎,是生产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炔诺酮、肤轻松、地塞米松等多种甾体类药物的
目的:观察眼针、头针、体针三种针法联合应用,并结合综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提供有力依据。材料与方法:本临
目的:本研究题在针刺疗法基础上,选择抑肝扶脾法与中成药以加味逍遥丸相比较,观察两种方法对于肝郁脾虚型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有何差异,并进行分析,作出科学客观的
目的: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变化特征及生活质量评价分析,为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间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
6.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变化的比较: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略好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两组
目的分析与总结眼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加强对眼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并落实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川西林盘迎来了进一步丰富和升华其价值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基于近年来对川西林盘的调研和思考,从当前川西林盘发展的新格局出发,分析梳理了乡村振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