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收集我院心病科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心衰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规律进行回顾研究,总结我心病科制定的心衰诊疗方案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用药规律的临床应用,更好的为我院心病科中医药辨证治疗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建立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是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记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心病科3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例,病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中医证型及中药用药,从而进行总结研究。结果:350例心衰临床证型主要总结为心肺气虚.血瘀水停型55例;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105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95例;阳气亏衰、血瘀水停型57例;阴阳两虚.瘀水阻络型20例;其中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为心衰主要证型,占全部病例的30%。不同的中医证型均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关系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收集225张心衰的中药处方,主要包括补益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化痰类、化湿类、温里类、消食类及其他类药物共计166味,(以下按降序排列)临床用药味数最多为补益类、其次为利湿类、理气类、活血化瘀类、化痰类及其它类。补益类最常用的是黄芪,其次白术,党参等;利湿类顺序则为茯苓,泽泻等;理气类药依次为陈皮,枳实,枳壳等;活血化瘀类药依次为川芎,丹参等;化痰类药则为半夏,瓜蒌等;化湿类依次为砂仁,厚朴等;温里类药依次为干姜,附子等;解表类依次为桂枝,蝉蜕,柴胡,葛根等;清热类为黄连,生地等;消食类药为莱菔子,山楂,麦芽等;安神类药为酸枣仁,龙骨,远志等;开窍类药为石菖蒲等;平肝熄风类药则为僵蚕,地龙,牡蛎等;收涩类药为五味子,山茱萸等。结论:我科心衰诊疗方案制定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为临床常见证型,冠心病是导致心衰的首要的原发病。以及临床常用的中药治疗研究总结,以便更有效的治疗其疾病。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治疗其病具有一定指导优势,不但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明确治疗方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疗程,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