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土壤深度处理系统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土壤深度处理系统是在日本土壤渗滤处理技术基础上开发的一种生活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技术,即在人工控制下按一定的水力负荷将生活污水投配到以土壤为生态填料的工程结构中,通过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来达到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本论文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采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在2种实际工程用土和2种水力负荷条件下,考察了生态土壤深度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及其各自的启动周期,并对整个系统的启动周期的判断以及同类生态工艺的启动周期的判断方法做了探讨;同时还对其磷吸附特性和基于磷吸附饱和的土壤理论使用年限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工程应用研究方面,考察了在浙江温州市雁荡山朝阳山庄实施的本处理系统运行近一年以来的处理特性,结论如下: 本处理系统属于非均匀混合型、多生态层次的生态处理工艺,其反应机理包括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微生物生化作用和生态效应三类。启动周期完成的判断原则为:物理化学吸附作用是生化过程结束;微生物生化作用是达到相应出水标准后稳定一周;高等植物的生态效应可以忽略,微生物生态系建立和稳定后的生态效应则视出水稳定达标情况而定,出水水质波动但达标的情况,即认为完成;反之,则以达标稳定一周即认为完成;系统的启动周期以上述单项污染指标中启动周期最长的作为基准。以此为判断标准,生态土壤深度处理系统的T-P、CODcr和氨氮的去除启动周期分别为15-20天、23-34天、32-37天,系统的启动周期为37天左右。 采用间歇振荡法测定了上述两种工程用土即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区工程的现场土壤(以下简称东区土)和浙江温州市雁荡山朝阳山庄工程的现场土壤(以下简称温州土)的磷等温吸附曲线和磷酸吸收系数PAC。其磷等温吸附曲线与3种吸附模式即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模式均相吻合,且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东区土和温州土都具有良好的磷吸附特性和较大的磷吸附容量,其磷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55.6和625.0mgP/kg土,其PAC分别为550和580mgP/100g土。由磷酸吸收系数PAC计算得到的浙江温州市雁荡山朝阳山庄工程和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区工程的基于磷吸附饱和的土壤理论使用年限较为合理,分别为50年和30年。考虑到作物吸收和微生物同化作用等因素土壤理论使用年限的估算还应加以修正。 采用本处理系统处理风景旅游区内饮用水源地上游的旅游饭店的生活类杂排水,近一年左右的处理水优于国家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标准、中水水质标准及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其COD去除率达92%左右,T-N去除率达80%左右,NH4+-N去除率达90%左右,T-P去除率达95%左右,SS去除率达95%以上。表明该工艺具有较稳定的深度处理特性,且建设成本和运行管理成本低廉,有可能成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饮用水源地及水体富营养化面源控制技术。
其他文献
“身即山川”宋代绘画是个大课题,如果要从这个大课题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人点,这个点还是要绕回到宋徽宗身上.rn“宣和画院”的分量在美术史上不可被忽视,虽然画院制度五代
期刊
地震灾害破坏力巨大,只有建筑工程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才能在地震中保护居民人身安全.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和设计要点,通过分析抗震设计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建筑
该文以城市天然气配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系统的共性,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一般的市政公用输配系统.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正逐步替代煤制气成为城市燃气的主体,
该论文主要在新除草剂创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分两部分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进行了二氢苯并噻喃碳酰异恶唑除草剂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第二部分进行了嘧啶水杨酸衍生物除草
该课题是以上海市竹园污水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化学混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和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处理城市污水方面的运行效果,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
PZT系铁电薄膜在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在该领域的应用与开发主要取决于铁电薄膜的质量和薄膜微图形化技术的提高,因而在此方向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详细总结了PZT感光性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微图形处理技术,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PZT感光性铁电薄膜的工艺过程,通过溶胶凝胶工艺的化学改性,对光敏性薄膜进行了微图形加工,并对相应的溶胶-凝胶反应机理及光敏性机理进行了研究
BaTiO3基陶瓷由于其特殊的钙钛矿结构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晶界层电容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R)、气敏传感器、微位移驱动器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