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底岩斜坡区肿瘤由于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结构,是手术处理的难点。经岩骨入路的应用与传统入路(颞下、枕外侧等)相结合,能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斜坡,为手术提供广阔的视角。此入路可直视同侧的Ⅲ~Ⅺ对颅神经和后循环的主要动脉,可扩大术野、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因此经岩骨入路在手术治疗岩斜坡区肿瘤中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加强岩斜区的解剖研究有助于对该部位重要结构的保护。掌握该区复杂的神经结构及病灶的三维立体定位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时面临的一大挑战。神经导航系统不仅能确定其三维空间定位,而且具有实时导航功能,可以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各种手术,因此,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是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与导航相关的解剖等基础研究仍较薄弱。经岩骨入路是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最常用入路,手术中保护面听神经的正常功能是当代神经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关于岩斜区手术入路的解剖,目前大都局限于骨窗的定位和手术进路的改进等问题,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单纯的显微解剖,与神经导航相结合的不多,为此我们采用8例标本进行研究,为该区域的病变的导航下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支持。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这一高技术在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中的作用,为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中保护面神经管提供解剖研究。方法 用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模拟在神经导航指引下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的手术操作,测量乳突最外点到面神经管各段的距离,解剖面神经管,观测面神经管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①所在面神经管均成功导航,成功率100%,总体误差<0.9mm。②面神经管岩骨段可划分为三段:前庭段(迷路段)最短,长径(3.6±1.2)mm,管径平均为(1.2±0.3)mm;鼓室段居中,长径(11.2±2.5)mm,平均管径(1.4±0.1)mm;乳突段(垂直段)最长,长径(16.1±3.6)mm,平均管径为(1.7±0.2)mm。结论 神经导航可应用指导保护面神经管;熟悉面神经管的解剖特点有利于今后在术中保护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