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吕梁隆起带中段东翼,属于汾河碱性和偏碱性侵入岩带。作者以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及其周邻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个为研究对象,利用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测年技术,确定了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的形成时代。除此之外,根据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野外地质特征和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杂岩群周邻地区主要断裂和褶皱构造的形态特征、空间组合、相互间关系,讨论了主要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以及与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之间的关系。全面分析了狐偃山及邻区构造岩浆活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的破坏提供了基础资料。主要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和认识:1.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共分为六种不同岩石类型:等粒近等粒二长岩、似斑状二长岩、斑状(霓辉)二长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岩、正长斑岩,分别划分为六个单元,即孤山单元、矿泉单元、新井沟单元、黑山洼单元、龙庄沟单元和东塔单元。前四个单元根据岩石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及岩体空间上伴生关系,归为郭家梁序列;而后两个单元在其岩石矿物成分及结构等方面及时间、空间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归为科头序列。通过各单元岩石之间的野外接触关系研究,确认等粒二长岩为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中侵入最早的岩体,而正长岩为最晚期形成的岩体。2.通过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等粒二长岩和正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确定其形成于早白垩世,其中等粒二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7±1Ma,正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4±4Ma。确认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的岩浆活动时限为127±1Ma~114±4Ma。3.吕梁隆起带相邻地区狐偃山、紫金山、塔儿山-二峰山等地的碱性偏碱性杂岩群(体)的高精度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和岩浆物质来源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包括狐偃山在内的吕梁山中段的华北克拉通中西部部分地区,在早白垩世,地下深处发生了强烈的碱性偏碱性岩浆活动,岩浆物质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或者壳幔部分熔融的混合。4.狐偃山及周邻地区构造以NNE向、NE向以及近南北向和“S”型构造组合为主,断裂、褶皱均较为发育。NNE向和NE向构造分布在狐偃山以东和以西地区,多为高角度正断层,组合成为规模不等的地垒地堑。断裂带近于平行排列分布,其间分布规模不等的褶皱构造。近南北向和“S”型构造分布在狐偃山以西和以南地区,“S”型构造是先期形成的南北向构造受狐偃山碱性偏碱性杂岩群岩浆上升侵位时向外挤压围岩的结果。不同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为:1.SN向构造形成时间早于NE向和NNE向的构造的形成时间。2碱性偏碱性杂岩群的形成时间晚于SN向构造,该岩体岩浆侵位的强烈挤压是导致SN向构造向“S”形构造转变的动因。3.NE向、NNE向构造可能与狐偃山碱性杂岩群同期形成或者更晚,即NE、NNE向构造形成于早白垩世或者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