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在三大背景下展开。背景一、制造业面临全球化竞争加剧,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不利的局面。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环境成本优势,是建立在大量的资源消耗基础上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制造业表现出价值链低端环节锁定的特征,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背景二、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主导,生产性服务高速发展。从全球来看,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的趋势正在形成。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背景三、中国经济面临发展转型,不平衡发展局面不可持续。中国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在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内部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增速开始放缓,从追求发展的速度转变为追求发展的质量。 本文沿着互动效率的分析路径,以效率优化为基础,结合了投入产出方法、前沿面效率评价方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方法等对服务业投入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效果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在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所处的现实状态和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形式,进而深入探讨各种因素对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效率的影响,并对不同的条件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方向和大小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原有的产业间关联理论,在现实中对于企业的战略选择、产业的发展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问题来源、研究意义、基本行业说明、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框架和论文预期的创新点。 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了产业结构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生产前沿面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说明了什么是互动效率,并按照要素到产业到产业链的生产完整过程,将优化分解为增加值效率、技术进步传导效率和产业链效率三个方面,并对测度的要素以及数据分离方法进行了说明。 第三章分析了增加值效率的测度,通过建立技术经济结构效用最大化模型,给出了增加值效率优化的优化解,运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评价。 第四章分析了技术进步传导效率的测度,通过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给出了技术进步传导效率优化的优化解,运用2002-200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评价。 第五章分析了产业链效率的测度,通过建立两部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给出了产业链效率优化的优化解,分别运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和OECD2005年中国和美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评价。 第六章为了将互动效率的三个侧面进行统一的评价,建立了包含生产、进出口、居民消费、外汇账户的收支平衡,政府等综合因素的开放环境下CGE模型,并使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各种参数进行了校准。 第七章从影响产业发展的五个主要方面设计了不同的场景,对不同的场景下模拟条件变化导致互动效率的变化。从增加值效率、技术进步传导效率和产业链效率三个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测度,分析不同场景结果与2007年初始场景之间的差异,并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变化导致互动效率变化在方向和大小上的差异。 第八章对前面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此为基础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可能实现的创新点在于: 1.建立了从行业间互动效率测度各个要素出发,包含理论、模型、数据、模拟平台的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在框架设计上运用理论提炼、模型分解到综合评估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内容和因素进行扩展和调整,实现不同的研究主题。 2.通过分解明晰了行业间互动效率的概念。从经济学理论投入产出路径出发,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分解为三个侧面。针对不同的侧面建立相应的分解模型,将更新的、更有解释力的经济模型运用到各自的测度研究。使用现实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根据实证评价的结果,对原有的一些争论问题做出本文的判断。 3.采用模拟环境的方式来模拟条件冲击以及政策变动对行业间互动效率带来的影响。与传统基于历史数据回归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相比,模拟环境方式具有以下改进。一方面包含了更多的现实因素,更符合经济现实环境;另一方面结论数据明确使得政策建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对不同因素,不同条件和不同政策进行了比较,使得政策的导向性更加清晰。 4.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行业间的互动。将开放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建立模拟整体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一方面有助于考查对产业变动的全面影响,避免结论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研究的需要对行业进行细化和合并,有利于扩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