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慢性睡眠呼吸疾患,发病率高,对多系统、多器官均可能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心脏受自主神经支配,自主神经中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相互协调作用维持着正常的心跳节律及心脏的正常活动,一旦这种相互协调作用失去平衡,将导致心率改变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心率变异性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技术,近年来广泛用于预测心脏性猝死,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活动性、均衡性及相关的病理状态。本研究通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改变的特点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分析,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及昼夜变化特点和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5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试验组,男性45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6.4岁,均符合2002年4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诊断标准。同期入选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36-65岁,平均55.3岁。将试验组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ventilation index,AHI)进行轻、中、重度分组(L-OSAHS组、M-OSAHS组、H-OSAHS组),轻度AHI 5~20次/h,中度AHI 20~40次/h,重度AHI>40次/h。轻度OSAHS组(L-OSAHS)16例(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51.8±3.5)岁,体重指数(24.3±2.7);中度OSAFIS组(M-OSAHS)22例(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52.1±2.9)岁,体重指数(25.4±3.1);重度OSAHS组(H-OSAHS)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2±3.5)岁,体重指数(29.1±3.2);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50.7±3.9)岁,体重指数(24.1±2.5)。所有受试者均在睡眠监测同时进行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于同期完成监测。分别计算白天(8:00-22:00)、夜间(22:00-8:00)以下时域、频域指标:(1)SDNN:24h内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单位ms;(2)SDANN:全程按5分钟分成连续的时间段,先计算每5分钟的窦性R-R间期平均值,再计算所有平均值的标准差,单位ms;(3)rMMSD:24h内相邻两正常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单位ms;(4)PNN50:相邻心搏R-R间期之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单位%。(5)LF:低频功率,频段0.04Hz-0.15Hz,单位:ms2。(6)LF/HF:低频功率谱/高频功率谱。分别对比对照组与轻、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述指标,并将各组中上述指标白天与夜间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对照组和轻、中、重度OSAHS患者白天、夜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结果:1.一般资料:对照组与轻、中、重度OSAHS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别,对照组与三个试验组之间有可比性。但重度组OSAHS患者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中度组。 2.心率变异性指标2.1.时域指标分析:SDNN(8:00-22:00)、SDANN(8:00-22:00)、SDANN(22:00-8:00)、rMSSD(8:00-22:00)rMSSD(22:00-8:00)PNN50(8:00-22:00)在对照组与轻、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对比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组PNN50(22:00-8:00)比对照组降低,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SDNN(22:00-8:00)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频域指标分析:中度组OSAHS患者LF(8:00-22:00)比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OSAHS患者夜间LF(8:00-22:00)比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组OSAHS患者LF(22:00-8:00)比对照组增高,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重度组OSAHS患者LF/HF(8:00-22:00)比对照组增高,中、重度组OSAHS患者LF/HF(22:00-8:00)比对照组增高,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3.心率变异性的昼夜节律分析3.1.对照组中,SDANN(22:00-8:00)比SDANN(8:00-22:00)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PNN50(22:00-8:00)比PNN50(8:00-22:00)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LF(22:00-8:00)比LF(8:00-22:00)降低,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LF/HF(22:00-8:00)比LF/HF(8:00-22:00)降低,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3.2.0SAHS患者中,中、重度患者SDNN(22:00-8:00)比SDNN(8:00-22:0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OSAHS患者SDANN(22:00-8:00)比SDANN(8:00-22:00)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患者,SDANN(22:00-8:00)比SDANN(8:00-22:00)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患者rMSSD(22:00-8:00)比rMSSD(8:00-22:0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OSAHS患者PNN50(22:00-8:00)比PNN50(8:00-22:00)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OSAHS患者LF(22:00-8:00)比LF(8:00-22:00)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患者LF(22:00-8:00)比LF(8:00-22:00)降低,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OSAHS患者LF/HF(22:00-8:00)比LF/HF(8:00-22:00)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白天(8:00-22:00)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轻、中、重度OSAH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8.75%、27.27%、45%,其中重度OSAH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22:00-8:00)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轻、中、重度OSAH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5%、45.45%、65%,其中中度OSAH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OSAH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整体下降,并且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程度与病情呈正相关。2、OSAH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即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均增高,且副交感神经功能受损。3、OSAH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并与其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