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生存环境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要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1],居民对于“治未病”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中医药服务需求量也呈现增长趋势。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及对中医药资源的投入增加,中医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中医人力资源总量上仍然相对匮乏,并且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在这种中医药人力资源供给总量匮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生存环境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要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1],居民对于“治未病”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中医药服务需求量也呈现增长趋势。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及对中医药资源的投入增加,中医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中医人力资源总量上仍然相对匮乏,并且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在这种中医药人力资源供给总量匮乏、中医药服务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亟需在对目前中医药人力资源的供给与中医药服务需求量之间是否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中医药人力资源的供给是否适应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发展,避免人力资源短缺或过剩。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仅是对中医药人力资源供给现状的单方面研究,缺乏对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协调发展的研究。内容:本研究从人力资本理论、供需平衡理论、中医药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入手,通过对我国2012年-2019年地区间中医药人员、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师(士)的供给数量及其配置公平性进行描述,阐释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供给现状;通过对我国2012-2019年地区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进行描述,阐释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将耦合性引入到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建立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进行研究,对不同地区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协调类型,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法、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耦合协调法及空间自相关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中医药人力资源供给现状、需求现状进行描述。运用熵权法确定中医药人力资源供给系统及需求系统指标权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两系统间关联度,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耦合协调度研究奠定基础。运用耦合协调法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我国目前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及类型进行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的显著性及各空间集聚区的地理分布。结果:(1)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高度公平,仅存的不公平因素来源于区域内。(2)供给水平与需求水平不匹配,31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供给水平低于需求水平,“供不应求”成为影响各省市区进一步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3)全局空间自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1个省份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的研究显示,我国空间集聚类型分为4类:H-H集聚类型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福建、山东、湖南、重庆、陕西;H-L集聚类型包括浙江、广东、河南、湖北、内蒙古、四川、甘肃;L-H集聚类型包括上海、辽宁、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宁夏;L-L集聚类型包括吉林、云南、西藏、青海、新疆。(4)全国整体中医药供需耦合协调水平不高且逐年缓慢下降。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等级包括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重度失调、严重失调、极度失调6种,其包括的省份数分别为3、5、13、8、2、1,最优协调等级仅为勉强协调,74.19%的地区处于失调衰退状态。(5)各省份居于供给损益型、供给滞后型、需求损益型、需求滞后型4种协调发展类型的省份数为17、2、11、1。供给损益型逐渐成为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的主要类型,供不应求成为影响各省市区进一步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结论:(1)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总量逐年递增,基于人口配置高度公平。(2)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供不应求”较明显,供需之间不匹配。(3)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整体耦合协调水平有待提高。(4)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协调区域内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5)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供需协调类型不同,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6)高水平发展地区近域扩散作用不明显,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脂质体作为生物膜的模型膜,将不同摩尔百分浓度的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加入制备成DPPC脂质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分别从结构、微观等方面研究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与DPPC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对比两种药物与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从而探讨分子结构的差异和药物不同摩尔百分浓度对磷脂双层膜的不同影响以及从分子微观层面解释发挥某种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对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进行高
近年来,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政府、学术界到产业界,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升。产业发展方面,各地都在积极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森林康养基地;学术研究方面,森林康养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但目前关于森林康养基地的评价方面还相对较少。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成为评价中国森林康养基地的工具。从消费者的视角对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情况展开评价,专家、经营
目的:比较分析新医改以来各地区对国家中医药医疗服务政策的响应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政策对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地方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政策,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地方中医药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访问国家及31个地区人民政府、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网站以及北大法宝公开数据库,以“中医药”“民族医药”等作为关键词,筛选2009年5月7日到2021年12月31日公开
研究目的: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以营商环境分析为切入点,以生命周期理论为框架,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研究主体,结合制药产业的制度特点,探讨制药产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构成,从必要性以及成本相对负担两个方面分析制药产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合理性,探讨制药产业必要性程度较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成因,并基于讨论结果提出降低制药产业非必要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参考建议。研究方法:本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以
国务院发布《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以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工作全面推开,检验检测机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加大,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近三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药监局等五个部门跨部门联合,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专项整治工作,2021年共检查检验检测机构1.93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620起。检验检测机
大健康时代,国际医疗旅游的市场容量将随着各国经济水平提升、人民身心健康需求増加而不断扩大。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差异化医疗旅游,将是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重要战略,因此,对中医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机构的评价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对国际医疗旅游的研究主题多集中于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尚未发现中医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机构的评价研究。目的:探索建立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中医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从消费
目的:在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深化延伸的背景下,县域医共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紧密型医疗共同体联盟应运而生,其功能在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优质中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县域医共体模式下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县域医共体内辖区基层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前尚未有针对县域医共体模式下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相关评价研究,因此通过县域医共体特色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目的:“十三五”期间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稳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和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北京作为首都,医疗资源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早、服务模式多样,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始于2010年,产生了一些如:“三站式”、“互联网+家庭医生”IFOC模式等相对成功的模式,但也存在一些诸如家庭医生的区级特色无法准确评价、仍然存在签而未约、居民认知度低、获得感低,家庭医生执业满意度低等问题,全面有效的评
目的: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对健康人群进行9种中医体质集合模式的探索,分析中医体质的兼夹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体质集合模式的行为特征,为兼夹体质及其干预措施的理论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设计:纳入健康人群样本进行分析,以减少疾病对体质影响的混杂偏倚。数据来源:2015年-2017年的三个数据库,均于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下设采血点施测,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与中医体质量表,共回收有效问卷2632例,合并后剔
研究背景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我国哺乳期妇女人数日益增多。母乳是婴幼儿成长发育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母乳喂养及顺利安全度过母乳期对母婴身心健康有重大意义。乳痈是哺乳期女性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其发展初期被称为郁滞期乳痈。乳痈是引起暂停哺乳的第三大因素,约1/4的分娩产妇停止母乳喂养是由罹患此病引起的。西医主张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该疾病,虽能有效控制炎症发展,但对乳汁排空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