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99年起,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显示,200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11.6%,接近1.534亿。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据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5亿,比重将达31.27%。这一庞大数据正反映了老年人群迫切的养老需求,他们亟需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实现“老有所养”的要求,就亟需解决当前和今后不断扩张的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问题。由于社会形态及家庭结构的转变,传统养儿防老正日渐式微,转而要求政府和社会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以提供或协助家庭照顾老年人。面对日益扩大的人口老龄化,要有针对性的对养老机构服务进行探索。近年来,针对国内机构养老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养老机构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经验。但同时机构养老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机构养老的发展。本文以山西省城市机构养老的供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机构养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实地考察了运城市阳光老年公寓等三家养老机构,通过对入住在养老机构中的20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访问,了解当前养老机构服务的供给现状和老年人的需求现状,并分析造成供求矛盾的原因,最后根据这些问题和原因,从政策、法规、观念、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山西省机构养老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入住需求与床位供给能力之间的差距;二是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山西省城市机构养老缺乏行业标准及有效监管;四是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与养老机构收费之间存在差距。在深入分析了造成供求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制定并落实相关的机构养老政策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机构养老的监管机制;三是加强机构养老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完善山西省机构养老服务,使其进一步得到发展。尽管目前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帮助,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相信会日臻完善,越来越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