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发生在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增生性的病变,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及管腔缩小。AS常累及大、中型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AS的病程漫长,是在生命过程中缓慢形成和发展的,病机十分复杂,病变在发展过程中可出现活动、进展、静止和消退等不同时期的相应变化。临床将AS分为早期和晚期两大类病变,早期病变的显著特点就是脂质条纹,即脂纹,也有人提出微血栓和胶样病变也是AS的早期病变,称之为横纹;晚期病变的显著特点就是粥样斑块或纤维斑块的形成,并由此引发各种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或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学与该病相关的论述散见于“痰浊”、“胸痹”、“中风”、“眩晕”、“健忘”、“风痒”、“痴呆”、“真心痛”、“消渴”、“肾痹”、“脱疽”等疾病的记载当中。AS是导致心、脑及其他重要器官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以心脑血管发生病变为主,也可见于部分周围血管病。病人临床表现多为眩晕,肢麻,心悸,气短,头疼,胸闷,语言不利,半身活动障碍,颈部不适,阵发性疼痛,心前区疼痛,下肢跛行,舌质红、苔多白腻边有癖点,脉多沉细涩、弦紧等症状。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个阶段证候不同,其症状也不尽相同。其病因病机颇为复杂,中医学认为,AS的发生与机体年老体衰,嗜食膏粱厚味,内伤七情,寒邪侵袭等因素有关,气虚血疲,脾虚湿盛,痰癖互结,痰癖化毒,肝肾阴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较为详尽,胆固醇逆转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研究发现,胆固醇逆转运是胆固醇排出体外的唯一有效途径,因此在对于该病发病机理及以此为靶点的新药研制过程中,多涉及胆固醇逆转运的研究。多年来,导师陈民教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前沿的研究成果,综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经验,探索出了中药复方血脉宁颗粒,该方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和预防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陈民教授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因为年老体弱,正气不足,饮食失调,嗜食肥甘,从而导致脾失健运,气虚血瘀,痰瘀互结,郁而化热,热毒伤脉,由此导致痰、血、热毒瘀结于脉中。因此,该病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痹阻。故以“补气活血,降脂通络”为根本治疗大法。方中以黄芪、绞股蓝为君药,行补气降脂之功;辅以丹参、川芎、三七,以助活血化瘀之力;配以山楂、茯苓、泽泻,祛脂除湿;诸药相辅相成,共奏补气活血、降脂通络之功。本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以家兔为实验对象,拟探明中药复方血脉宁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部分作用机理,为临床AS的治疗以及血脉宁颗粒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血脉宁颗粒对AS模型家兔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血脉宁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脂的调节作用,验证血脉宁颗粒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将40只家兔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血脉宁颗粒组,西药对照组。家兔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对模型组、血脉宁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进行模型复制,即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的方法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模型组、血脉宁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家兔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于实验第一天一次性的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万IU/kg)。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颗粒饲料喂养,并于实验第一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开始对血脉宁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经口灌饲血脉宁颗粒和阿托伐他汀,每天一次,连续灌饲4周。至实验第八周末,经耳缘静脉采集各组家兔静脉血4ml,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截取各组家兔1.5~2cm的腹主动脉组织,浸泡于4%多聚甲醛内,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的病理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空白对照组家兔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未见脂质沉积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组家兔腹主动脉可见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血脉宁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家兔腹主动脉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脉宁颗粒组,西药对照组家兔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脉宁颗粒组,西药对照组家兔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家兔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高脂饲料连续喂饲家兔8周即可在腹主动脉等大动脉处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血脉宁颗粒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上调高密度脂蛋白水平。3.血脉宁颗粒对血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第二部分血脉宁颗粒对AS模型家兔巨噬细胞胆固醇含量及ABCA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血脉宁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的清除作用,观察AS模型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表面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探索中药复方血脉宁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材料与方法:动物实验的分组及药物干预措施同第一部分,于实验结束前的第三天,每只家兔经腹腔注射入无菌淀粉溶液2ml。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家兔,并向腹腔中注射PBS缓冲液40ml,轻揉腹部3分钟,然后剖开腹部,收集腹腔液,分离各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各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荷脂情况,再用4%NP-40异丙醇溶液洗脱染色的巨噬细胞中的染料,492nm波长处检测各洗脱液的吸光度值,以反应各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荷脂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表面ABCA1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表面ABCA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模型组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荷脂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组,两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发现,AS模型组家兔巨噬细胞ABC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阳性细胞百分率的统计比较可知,与模型组比较,血脉宁颗粒能够显著上调ABCA1蛋白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结果发现,AS模型家兔ABCA1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药物干预后,上调更加显著,说明中药血脉宁颗粒对于ABCA1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上调作用。两治疗组比较,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荷脂量、细胞表面ABC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脉宁颗粒能够有效清除泡沫细胞内脂质含量,从而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2.血脉宁颗粒通过上调ABC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实现其清除泡沫细胞内脂质的作用。3.血脉宁颗粒上调ABC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清除泡沫细胞内脂质可能是血脉宁颗粒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第三部分血脉宁颗粒对AS模型家兔肝脏组织中SR-BI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血脉宁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肝脏组织中SR-BI mRNA及SR-BI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探索中药复方血脉宁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动物实验的分组及药物干预措施同第一部分,待实验结束后,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导致空气栓塞,处死各组家兔,剖开腹部,摘取肝脏尾状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家兔肝脏组织中SR-BI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家兔肝脏组织中SR-BI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目的条带位于大约180kDa处,积分光密度值统计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S模型各组家兔SR-BI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家兔SR-BI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目的条带位于大约485bp处,积分光密度值统计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S模型各组家兔SR-BI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家兔SR-BI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比较,家兔肝脏组织中SR-BI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脉宁颗粒可显著上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肝细胞中SR-BI mRNA的表达。2.血脉宁颗粒可显著上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肝细胞中SR-BI蛋白的表达。3.血脉宁颗粒可通过上调肝细胞中SR-BI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而实现其对胆固醇的逆向转运的促进作用。4.上调肝细胞中SR-BI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可能是血脉宁颗粒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