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针对葡萄花油田葡Ⅰ油组储层“窄、薄”的独特地质特点和目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岩心、测井、生产动态和监测资料,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详细刻画了储层平面、层间、层内的非均质特征,并分析了各级次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为挖潜剩余油和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受沉积相带控制明显,葡I油组骨架砂体平面上以窄条带状或者枝状分布为主,储层物性平面上沿着水下分流河道主流线延展方向较好,而沿与之垂直方向向两侧物性逐渐变差。从砂体类型来看,研究区储层以河道砂为主,孔渗性好,河道间薄层砂次之,席状砂最差。
葡Ⅰ油组层间非均质性较强,纵向砂体厚度和物性的差异造成层间干扰现象较为突出。主力油层22、3、41、6、7主要以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物性最好,吸水能力强,水淹比例大;以分流河道间砂或外前缘席状砂为主的非主力油层砂体厚度小、物性差,油层吸水能力弱甚至不吸水,储层动用差或者未动用。沉积单元间隔层较稳定,分隔性好,能够将各小层分成独立的单元。
葡Ⅰ油组厚砂层内多发育正韵律和复合正韵律,正韵律河道砂体底部容易形成大孔道,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造成葡Ⅰ油组厚砂体油层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夹层类型以物性夹层为主,厚度较薄,横向分布不稳定,多小于一个井距,夹层对油水运动控制作用明显,夹层上部容易形成剩余油富集。
根据葡Ⅰ油组储层“窄、薄”的特点,提出利用砂地比、净毛比、孔隙度、渗透率、变异系数、沉积微相、构造形态和宽厚积八个能够反映窄薄砂体储层非均质的参数作为定量储层质量的指标,对研究区窄薄砂体进行综合评价,表明综合指数介于0.5~0.7的部位剩余油最为富集。在对非均质综合研究之后,认为沉积微相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