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垄断问题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它发源于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与竞争相对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垄断问题是由计划经济、全国高度垄断的国家垄断体制直接转化而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行业都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垄断经营,表现出的行业差异性相对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部分行业脱离了垄断经营,逐步演变为竞争性行业,但仍有相当部分的行业凭借其资源或政策优势继续处于垄断地位,并借此获得高额利润,从而造成行业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局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官员日前表示,从2000年到2004年,收入最高的行业与收入最低的行业平均工资差距扩大了1.6倍。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行业垄断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治理行业垄断、消除其负面影响也成为政府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行业收入差距为切入口,通过对近年来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状况分析,拟从治理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角度阐述我国行业垄断形成的原因、发展的历史沿革、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行业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具体而言,我国目前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的基本特征包括弱质产业、竞争比较充分行业的低工资和垄断性行业的高工资,垄断性行业运用行业优势垄断资源和市场,从而获取高额利润。现阶段我国的垄断问题突出表现为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相融合,通过分析不同垄断类型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指出要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必须首先治理行业垄断,加强政府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因此,最后在参考国外政府治理行业垄断的经验基础上拟提出政府管制行业垄断的思路与对策,主要包括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等。只有完善政府管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调节的作用,才能扭转目前十分严重的行业垄断局面,进而缩小行业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