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中医肾虚证及其中药治疗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中医肾虚相关基因及中药作用靶基因奠定基础;从不同角度、层次对“恐伤肾”进行理论阐释。方法:1.以“恐伤肾”理论为指导,通过“猫吓鼠”法与“水面悬吊应激法”相结合,建立小鼠肾虚证动物模型;同时对部分小鼠进行中药金匮肾气丸的治疗;2.应用SMART技术逆转录并扩增以获取造模前后小鼠血液的全长总cDNA;3.运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获得正反两个方向、三种状态下(疾病、治疗后以及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谱;4.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所得的cDNA片段,再进行扩增、纯化、定量等工作,最终获得差异表达cDNA片段;5.理论方面,对“恐伤肾”造模法进行中医理论解释,并从情绪(心理)应激的角度对“恐伤肾”进行阐释,此外,通过资料查询、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检索以及互联网检索等方法,搜集与“惊恐”相关基因表达的信息,为实验研究提供相关背景资料。结果:1.建立了一种肾虚证小鼠的动物模型;2.对SMART和SSH技术的多个环节进行摸索,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实验方案;3.获得正反两个方向三种状态下的小鼠差异表达基因谱,并对其中部分cDNA片面进行了分离、回收、扩增、纯化、定量等工作。结论:1.恐伤肾造模法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可行性;2.惊恐所致肾虚与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相关;3.中药金匮肾气丸能影响这种改变,使其差异表达基因谱趋近于正常生理状态;4.惊恐刺激主要与一些即早基因和与下丘脑一垂体轴系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