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上海人口分布与郊区化兼与北京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rydzf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人口郊区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趋势,在中国1980年代以来部分大城市也出现了中心城区人口分散的人口郊区化趋势。对城市人口分布变动和人口郊区化的研究是近年来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利用人口分布模型研究城市人口分布与区化也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后,梳理了人口分布与郊区化的有关理论,在上海市第四、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分析并模拟了19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模式和密度模型,探讨上海市人口分布与郊区化规律,并与北京进行了比较。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研究方法,介绍国内外对人口郊区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从理论上探讨人口郊区化的概念、相关理论、度量方法,为第三章的实证研究做好铺垫;第三章以上海为例,实证分析了1990年代上海人口分布与郊区化,并对1990年代上海人口密度分布进行了单中心和多中心两种情况下的函数模拟,探讨了上海人口分布与郊区化的特点和规律:第四章利用已有的研究资料,考察了1990年代北京城市人口分布与郊区化,并与上海做对比分析;第五章为本文结尾,得出本文的结论,并探讨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结论(1)1990年代上海人口分布变动的模式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边缘区和近郊区人口大幅度增加,远郊区人口略微增加:(2)单中心模拟表明Clark模型是模拟城市中心区人口分布的最优模型,在除中心区外的其他几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模拟表明,Smeed模型最优,而且随着研究地域的不断扩大,Smeed模型的模拟优度不断增大;(3)多中心模拟表明,1990年上海人口分布有两个次中心,多中心结构已经出现,但刚刚发育,很不明显:2000年上海人口分布有6个次中心,多中心的结构已经比较明显,但是次中心大多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城边缘区,次中心在全市人口分布中的作用还不大,说明多中心结构发育不成熟;(4)与北京的比较表明两城市在1990年代人口分布变动有相同模式,人口分布模型模拟证明对于城市中心区而言Clark是最优模型,而随着地域扩大,人口分布的最优模型变成Smeed模型,并且拟合优度有随地域扩大而变优的趋
其他文献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使得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渐遭到破坏,特别是后三十年,全球持续变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增加,气候突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明显提高,城市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政
在当代,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和建立一个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海州这样一个经
气温和降水的长期变化敏感的影响着河流径流量,尤其在以冰雪融水为主的地区。较暖的气候下(Barnettetal,2005),冰雪的融化时间将提前,对当地的农牧民生产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喜
裕固族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马蹄区的友爱乡和酒泉县黄泥堡地区,其中肃南县裕固族人口占全国裕固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