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07年以来,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经异性性传播报告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09年全国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异性性传播艾滋病病例数已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44.9%。提示异性性传播可能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传播途径。根据艾滋病流行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艾滋病呈现以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时,当地暗娼和孕产妇的抗体检出率也较高。然而2009年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则显示:暗娼及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HIV抗体检出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地区孕产妇HIV抗体检出率仍为0。病例报告与哨点监测结果所反映疫情状况的差异引发大家对中国艾滋病异性性传播病例来源的广泛关注,我国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的主要构成是怎样的,是以经固定性伴传播、商业性伴传播还是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为主?与此同时,近年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检出率水平逐年升高,哨点监测数据显示,该人群已婚和在婚比例已超过30%,由男性双性恋造成的异性性传播不可避免。那么由双性恋男男性行为者造成的异性性传播在我国艾滋病的异性性传播构成中占多大比例?目的了解可能造成调查对象HIV感染的异性性传播方式构成及经各种异性性传播方式感染HIV者流行病学及性行为特征,从而为相关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0年6-8月,选择不同疫情严重程度及地理分布的广西、四川、重庆以及黑龙江四个省份。将各省异性性传播报告病例数较多且较集中的地区作为调查现场,分别为广西南宁、四川成都、重庆及黑龙江省,对所调查地区2009年报告经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异性性传播方式、社会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等。同时对部分HIV感染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县区级疾病控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小组访谈。个人深入访谈主要内容为:调查对象艾滋病传播途径、性行为特征、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首次随访的看法等。小组访谈主要内容为:首次随访主要方式、困难及建议,HIV感染者传播途径判定等。结果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及知情同意HIV感染者676例,男性394例,女性282例。其中自报为经商业性伴传播者占47.6%(322/676);经固定性伴传播者占28.1%(190/676);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者占24.3%(164/676)。经商业性伴传播HIV感染者中,男性占73.9%,5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35.1%。其发生商业性行为频次及商业性伴数量均较其它年龄组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其它年龄组低。调查对象以在低档场所发生商业性行为者居多,占64.5%,在低档场所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中高档场所低。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HIV感染者以30岁以下年龄组居多,为54.9%。女性占54.3%。调查对象非商业临时性伴中有58.5%有除调查对象以外的其他性伴,10.4%有吸毒行为,6.7%有卖淫行为。经固定性伴传播HIV感染者以女性居多,占85.3%。其中有6人是经男性双性恋阳性配偶感染HIV,占女性固定性伴传播的3.7%,占女性异性性传播的2.1%。结论所调查地区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以经商业性伴传播为主,经商业性伴传播HIV感染者以在低档场所发生商业性行为居多,且调查对象在低档场所中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这与2009年我国暗娼哨点监测结果一致,提示我们应加大对低档暗娼及嫖客的干预、监测和检测力度。对于50岁及以上年龄组HIV感染者增多原因需开展进一步深入调查。本次调查中,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HIV感染者以低年龄组者、女性居多,年轻人性行为活跃,且形式多样,需利用多种平台加强针对其干预。经固定性伴传播HIV感染者以女性居多,开展针对HIV单阳家庭女性配偶的防艾宣教、抗病毒治疗以及VCT工作对于防控艾滋病经固定性伴传播十分必要。本次调查中,由双性恋男男性行为者造成的HIV异性性传播在所调查地区报告病例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但由于此次调查未能核实调查对象临时性伴及商业性伴中是否有双性恋的男男性行为者,由双性恋男男性行为者造成的HIV异性性传播仍不可忽视。可以考虑利用感染者组织、男男同性社区等非政府组织对男男性行为者的异性性传播情况开展进一步调查。本调查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定比例的艾滋病传播途径错报,可能与部分HIV感染者不愿暴露自己的高危行为特别是同性性行为有关,可以考虑在首次随访中纳入感染者组织,以加强与HIV感染者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病例报告系统信息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