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农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导致了河网系统内沉积物、氮磷营养盐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引起水质恶化。农田径流、村落集约化畜禽养殖、农村及小城镇生活污水、水土流失等引起的非点源污染,使得污染物通过降雨径流进入水体。目前点源污染控制能力不断提高,相对于点源污染的易于识别和治理,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从而逐渐显现出来。我国目前正处在污染构成快速转变的时期,非点源污染的负荷比重也在不断逐步上升。非点源污染来源跟土地利用都有密切的关系。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诸如化学物质输入输出、径流、土壤、植被类型、地形地貌、耕作方式等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的巨大差异是研究非点源污染重要参数。入湖河流作为连接湖泊流域的廊道,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是对流域上游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而其下游水质污染因子则因流域分水线的封闭性,可以表征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入湖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此,利用浮游植物指标识别入湖河流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整个湖泊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恢复和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作者于2010年枯水期(1月)与丰水期(6月)选取乌溪港及其上游8个样点,对其水质、水生生物、土地利用的状况和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1)乌溪港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按用地类型比例所占优势分为五类,两个时期的水质空间异质性相似,以4,5号为界将上下游河段分为轻污染区和重污染区,水田区与重污染区重合。(2)乌溪港的浮游植物分布分为上游轻污染低物种数与密度,且大多为水质敏感种,下游为表征富营养化的藻类居多。对水质污染物进行因子分析,分为三个组分,并利用浮游植物分布对进一步识别主要污染因子,为氮磷营养盐。(3)对土地利用划分了作用区,比较不同季度不同土地类型不同作用区范围时河流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情况,并建立了最优回归预测方程。水田是氮磷营养盐等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其产生的氮营养盐污染以NH3-N形态为主,最显著范围从枯水期时300m增加到丰水期时1500m;枯水期时农村居民点是P04-P、TP主要来源,丰水期旱田P04-P、TP向水体输入明显减少,最显著范围300m-500m;林地对水质污染表现出一定的净化作用,在300m范围最显著;水域、城镇对乌溪港水质影响不显著。(4)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判别了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响应,为非点源污染治理过程提高科学依据和参考。应对乌溪港中下游具密集农事活动的平原河网区进行重点防控,收集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田区建设生态沟渠等氮磷拦截工程,配合河口湖滨带湿地修复工程,减少污染物汇入太湖的数量,可为太湖水环境保护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