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路上》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一直以来,被看做是the Beat Generation生活的真实写照。所谓“在路上”,是一段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旅程,是一个人在没有达到终极之前的一种暂时的栖居状态。疯狂,叛逆,迷乱是评论界给这段旅程的常见的评价,但实际上,这并不能全面概括凯鲁亚克在整个路上的状态,也无法诠释他的人生经历。本论文将研究凯鲁亚克的“变化”作为重点,大体分成五个部分: 1、为什么会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路上》这样一部小说?2、《在路上》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凯鲁亚克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4、这本书有何影响?5、出路何在?作者本人不断变化,矛盾的心理是这几个部分的主要线索,整个论文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二战后美国社会的发展给人的精神带来了一种巨大的压抑感,《在路上》的出现首先便是对这种压抑的反抗,美国清教其自身内部存在的矛盾在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激化,美国文学中其他作家给凯鲁亚克的影响加在一起促成了这本小说的产生。就其主题内容来看,不同“路段”都有着其各自的主旋律,如逃离主流社会,追寻自由,潜心禅宗。最重要的是在这背后,作者一直变化,矛盾的内心世界,因为如果说书中其他人的行为是“beat”的最好诠释,那么这些行为在凯鲁亚克看来却并非是摆脱精神压抑和空虚的最佳手段,从这个角度看,凯鲁亚克实际上并不属于the Beat Generation。尽管60年代的青年人并没有看到凯鲁亚克与beat这个群体的差别,但他们却还是将《在路上》这本小说视为自己的精神向导和行动指南,因此,有了60年代美国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学生运动,摇滚乐的兴盛,性解放运动的爆发等等。尽管这些运动并没有驱散西方世界的精神空虚,但还是给僵硬,刻板的社会注入了难得的活力。最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西方人的信仰危机,身份焦虑等等精神层面的问题,就一定要看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互补性,因此东方的哲学和宗教思想必将在西方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