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其病因是胚胎期心脏发育调控异常。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是常见的CHD,包括从解剖左室流出道一直延伸到主动脉弓降部的一组狭窄性病变,涵盖了心室、瓣膜及大血管缺陷等多种临床缺陷,多种病变往往同时存在,提示在发育上可能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015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创新项目(11ZZ1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其病因是胚胎期心脏发育调控异常。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是常见的CHD,包括从解剖左室流出道一直延伸到主动脉弓降部的一组狭窄性病变,涵盖了心室、瓣膜及大血管缺陷等多种临床缺陷,多种病变往往同时存在,提示在发育上可能受同一基因或信号通路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是同时可以调控心脏和血管发育的重要基因,我们推测VEGFA可能与LVOTO有关。前期大样本临床LVOTO患者VEGFA基因筛查发现了2种碱基变化(c.973C>T及c.998 G>A),但并未在正常对照组中发现上述突变,通过对VEGFA序列的分析论证其可能为致病性突变。为进一步研究VEGFA在心血管发育中的作用,我们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用morpholino对人VEGFA的斑马鱼同源基因vegfaa和vegfab进行敲低,结果发现,vegfaa敲低胚胎存在心血管发育畸形,vegfab敲低胚胎早期发育正常。我们进一步用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建立了稳定遗传的vegfaa斑马鱼突变体品系,vegfaa+/-可存活至成年,vegfaa-/-胚胎致死。研究发现,vegfaa-/-背主动脉与后主静脉分化障碍,体节间血管出芽缓慢紊乱,脑部背侧主动脉无法形成,表达flk的内皮细胞紊乱分布,所有血管管腔缺失。Vegfaa-/-心脏发育畸形,心室心房心肌细胞减少,不能发生内皮细胞间质化(Endo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继而无法形成瓣膜。Vegfaa缺失使bmp4和Wnt-βcatenin在心脏过表达和异位表达。总之,我们研究发现vegfaa是调控心血管发育的重要基因,并与Bmp、wnt信号协同作用,调控心脏发育。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渐进性丢失以及受损区域病变的细胞中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的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发生异常积聚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目前认为,α-syn是PD中重要的病理蛋白,已知过量的α-syn可能会产生异常积聚引起神经毒性,因此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加。2012年数据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以每年8.7%速度上升。研究指出64%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其中约1/3会进展为痴呆,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80%,已成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研究对象。目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机制不明,但有研究指出其可能为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脑血管损伤共同作用所致,可出现与阿尔茨海默病类似病变特征。许多研
Park7/DJ-1缺失性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家族性早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PD是最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上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和残存神经元内富含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路易小体(Lewy body,LB)的形成。α-Synuclein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在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DJ-1可抑制
背景:Tau蛋白高度磷酸化是Tau疾病的主要神经病理特征,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疾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具有细胞因子样特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已发现SAA在阿尔茨海默病人脑脊液中含量升高,且与Aβ沉淀共定位,提示SAA与阿尔茨海默疾病具有相关性,但是SAA与Tau蛋白高度磷酸化是否相关仍不清楚。方法:本研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real-time PCR实
目的:1.探究原发性快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iRBD)、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三种突触核蛋白谱系病患者是否存在视觉追踪运动异常,并比较分析视觉追踪运动异常的特点。2.探究视觉追踪运动检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诊断和鉴别诊断PD和MSA的可行性。3.探究iRBD患者是否存在基底节区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异常,以及视觉追踪运动功能是否与该异常相关。4.探究iRBD和PD患者是否存在基于脚桥核(P
目的评估基于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图像手动划取感兴趣区域(ROI)定量测定脑深部核团内铁沉积的可行性。并探索用其定量评估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病人脑内深部核团的铁含量。此外,采用QSM技术探索性研究以震颤为主型的PD病人齿状核内铁沉积改变。并探索性分析基于QSM图像上黑质体-1结构的显示
目的:慢性脑缺血所致的脑白质损伤是造成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脑缺血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然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慢性脑缺血状态下,是否以及如何参与白质损伤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探索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白质损伤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缺血模型,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的1、2、4周,利用同步辐射血管造影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监测脑血管密度和
研究背景与目的:脉安肽是一种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我们前期研究已证实其抑制微型猪股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同时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凝血酶在缺血性或出血性脑损伤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凝血酶与蛋白酶激活受体相结合发挥神经毒性作用。脑缺血病变主要通过活化凝血酶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1,PAR-1)而造成神经细胞的病理损伤。抑制PAR-1活化,可以减轻
尿道下裂作为一种多因素致病的先天性畸形,迄今为止大多数尿道下裂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明。近年来,尿道下裂遗传因素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之一,其中,由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aition Study,GWAS)技术发现的DGKK(二酰甘油激酶K编码基因)被认为可能是尿道下裂主要的风险基因。该研究结果已经在欧美国家的尿道下裂人群中被验证,而国内尚未有应用GWAS技术进行汉族儿童尿道下裂
实验背景及目的: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抽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案,并且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虽然面肌痉挛在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成绩,但至今为止它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众说纷纭,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来全面、完整地阐述其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且目前的研究和探索大多集中在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