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文献资料法、历史法、逻辑分析法以及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新中国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在查阅大批的文献资料和参与教育部体卫艺处组织撰写的百万巨著《中国百年学校体育发展史》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相关史学资料。本论文简要介绍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从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到当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不同时期的特点,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进行梳理回顾,在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基础上,期望为今后的课余体育训练提供参考资料,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产生积极地借鉴意义。研究认为,新中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第一阶段:1949-1965年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66-1976文革阶段;第三阶段:1977-1984年恢复与发展阶段;第四阶段:1985-2004年规划发展阶段;第五阶段:2005-2013年稳步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近发展过程。建国后17年中我国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其中试办了业余体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之后体育的地位得到重新确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处于恢复与发展阶段。1985年《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颁布,使我国课余体育训练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稳步发展的新阶段。1985年试办高水平运动队,1988年又建立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规划》结束后,课余体育训练受到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促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走向正规化。同时认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也基本折射出了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理论研究,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并且推动体育事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