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中国水处理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吸附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廉价和出水水质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处理废水污染最有应用前景的处理手段之一。氢氧化锆是两性氧化物,碱性较强,在生产生活的多个行业都有应用,如颜料、玻璃等化工行业,研究中发现其对有机物的吸附有很大潜力,但查阅现有文献,发现对其吸脱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尚未有相关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氢氧化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吸附、脱附性能,探讨了废水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NaOH溶液浸泡对吸附后的氢氧化锆进行再生,探讨了脱附时间、再生液浓度、体积和再生次数对再生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动力学研究和理化性质表征分析,探究了吸附机理。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吸附过程的关键因素是废水初始pH,最佳pH范围为1-2,当pH上升时,有机物去除率和吸附量逐渐下降,但pH低于1吸附剂会因直接与H+反应而损失。有机物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温度越低,有机物去除效果越好,说明低温对吸附过程有利。氢氧化锆对有机物的吸附属于快速反应,在30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
(2)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对吸附后的氢氧化锆进行再生,再生率(脱附量/吸附量)与脱附时间正相关,最佳脱附时间为45min。再生率随着再生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佳浓度为2mol/L,此时再生率可达86.86%。随着再生液用量的增大,再生率亦有所增大,吸附剂与再生液的固液比为500g/L是较佳的再生液用量,再生液可以循环使用。当再生次数逐渐增加时,氢氧化锆对有机物的吸附量缓慢下降,第7次再生后,吸附量为23.79mg/g,为初始吸附量的86.95%,说明再生后吸附剂依然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3)氢氧化锆对有机物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模拟,表明该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在-20~0kJ/mol范围内,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且能自发进行;吸附过程焓变ΔH小于零,表明吸附在低温条件下能更好地进行;熵变ΔS大于零,表明吸附过程使体系的整体混乱度增加。吸附过程动力学规律可用准二级模型模拟,表明主要影响吸附过程的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和氢氧化锆自身性质。
(4)氢氧化锆粒径较小,平均值为291.4nm,分布较为均匀,是多孔框架结构,主要以胶结连接,表面含有很多不规则的褶皱和小孔道,为无定形态。吸附前、吸附后和脱附后的平均孔径分别为5.54nm、16.2nm、6.40nm,比表面积分别为449.84m2/g、188.53m2/g、350.08m2/g,吸附后的平均孔径较吸附前增加,比表面积下降,脱附后平均孔径较吸附后下降,比表面积回升,但并未完全恢复到吸附前水平。吸附后、脱附后的氢氧化锆在形貌和结构上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锆对分子量小和与水溶解性好的有机物吸附效果更好,与有机物之间主要依靠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经脱附再生后能基本恢复形态特征和吸附能力。
本论文研究了氢氧化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吸附、脱附性能,探讨了废水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NaOH溶液浸泡对吸附后的氢氧化锆进行再生,探讨了脱附时间、再生液浓度、体积和再生次数对再生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动力学研究和理化性质表征分析,探究了吸附机理。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吸附过程的关键因素是废水初始pH,最佳pH范围为1-2,当pH上升时,有机物去除率和吸附量逐渐下降,但pH低于1吸附剂会因直接与H+反应而损失。有机物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温度越低,有机物去除效果越好,说明低温对吸附过程有利。氢氧化锆对有机物的吸附属于快速反应,在30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
(2)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对吸附后的氢氧化锆进行再生,再生率(脱附量/吸附量)与脱附时间正相关,最佳脱附时间为45min。再生率随着再生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佳浓度为2mol/L,此时再生率可达86.86%。随着再生液用量的增大,再生率亦有所增大,吸附剂与再生液的固液比为500g/L是较佳的再生液用量,再生液可以循环使用。当再生次数逐渐增加时,氢氧化锆对有机物的吸附量缓慢下降,第7次再生后,吸附量为23.79mg/g,为初始吸附量的86.95%,说明再生后吸附剂依然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3)氢氧化锆对有机物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模拟,表明该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在-20~0kJ/mol范围内,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且能自发进行;吸附过程焓变ΔH小于零,表明吸附在低温条件下能更好地进行;熵变ΔS大于零,表明吸附过程使体系的整体混乱度增加。吸附过程动力学规律可用准二级模型模拟,表明主要影响吸附过程的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和氢氧化锆自身性质。
(4)氢氧化锆粒径较小,平均值为291.4nm,分布较为均匀,是多孔框架结构,主要以胶结连接,表面含有很多不规则的褶皱和小孔道,为无定形态。吸附前、吸附后和脱附后的平均孔径分别为5.54nm、16.2nm、6.40nm,比表面积分别为449.84m2/g、188.53m2/g、350.08m2/g,吸附后的平均孔径较吸附前增加,比表面积下降,脱附后平均孔径较吸附后下降,比表面积回升,但并未完全恢复到吸附前水平。吸附后、脱附后的氢氧化锆在形貌和结构上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锆对分子量小和与水溶解性好的有机物吸附效果更好,与有机物之间主要依靠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经脱附再生后能基本恢复形态特征和吸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