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缺血性心脏病经介入及手术治疗后,心外膜冠状动脉的再通并不意味着完全心肌再灌注的实现及正常机体内环境的恢复,缺血再灌注后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心肌损害一心室重构(LVRM)。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再灌注后心室重构对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心肌缺血后心脏细胞内某些基因表达紊乱,以致相应调节的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可能是再灌注后心脏发生重塑的病理基础。因此从基因水平研究心室重塑有可能为临床上治疗心室重塑提供新的思路。MicroRNAs (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多种miRNAs被证实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niRNA-133a在心肌增殖、分化及细胞凋亡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miRNA-133a可以减少压力负荷后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重塑的动态过程,研究miRNA-133a在此过程中的表达,探讨miRNA-133a在抗心室重塑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深入研究miRNA-133a心肌保护机制,观察其对再灌注后心室重塑的影响,可能为治疗心肌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23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Sham组):丌胸后将6/0无损伤缝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不结扎阻断血管;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丌胸后使用6/0无损伤缝线结扎阻断左冠状动脉60min后,丌放血管;3. agomiRNA-133a+I/R处理组(agomiRNA-133a+I/R组):于阻断血管前24h心肌内注射agomiRNA-133a(分5点注射,每点2μg,共10gg),其余处理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4、生理盐水+I/R组(NS+I/R组):于阻断血管前24h心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分5点注射,每点10g1),其余处理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5、阴性序列+I/R组(Scramble+I/R组):于阻断血管前24h心肌内注射阴性对照序列(分5点注射,每点2μg,共10μg),其余处理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选取术后1、3、7、15、30d5个时间观察点,又将每组分为5个亚组。在术后各观察点,分别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和动物生理记录仪监测心脏功能。后取心肌标本,使用荧光实时定量Real-Time PCR (q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内miRNA-133a的表达,Western-bloting法检测心肌内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天狼猩红苦味酸染色法检测缺血区间质纤维化程度以及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各个观察时间点,I/R组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的LVEF、LVFS、LVSP.±dp/dtmax均低于Sham组(p<0.05),LVEDP均高于Sham组(p<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R组,LVEF、LVFS、LVSP、±dp/dtmax均逐渐降低,LVEDP逐渐增高;心肌内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其中第3d,细胞凋亡率最高(54.6%±7.3%);缺血区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其中第3d,纤维化开始明显[I/R VS Sham:(5.60±2.30)%VS (1.64±0.41)%, p<0.05];心肌组织内miRNA-133a表达下调(p<0.05),3d心肌组织内miRNA-133a表达量最低(0.540±0.134)。上调miRNA-133a表达后,在相应的观察点与I/R组相比:LVEF、LVFS、LVSP、±dp/dtmax均明显增高,LVEDP均明显降低;心肌内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缺血区间质纤维化减弱(p<0.05)。使用Scramble和NS与I/R组相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无显著影响。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发生纤维化重塑,持续影响心脏功能;miRNA133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室重塑的动态过程中表达明显下调;上调miRNA-133a表达可阻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重塑发挥保护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