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簇作为由原子、分子向宏观材料的过渡层次,它们的结构和特性随尺度大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由微观向宏观体系的特殊转变过程。近年来,过渡金属团簇以其在化学催化,激光物理,晶体生长,有机金属化学,纳米尺度的电镀材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实验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30多种单一成分的过渡金属团簇中,镍团簇以其广泛的催化效应和重要的磁性得到了最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中我们采用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与密度泛涵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相结合的方法对镍团簇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找到了尺度介于20-35的镍团簇低能异构体,并确定了其最稳定几何结构,进而总结了它们的生长模式。以此为基础,我们对镍团簇的相对稳定性,电子性质及磁性等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并得到以下的结论:(1)首先我们基于紧束缚势的遗传算法,对镍团簇Nin (20≤n≤35)的结构进行了全局搜索,当得到低能量的稳定结构后,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在VASP软件程序包中,对候选的低能量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确定其最稳定的几何结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等尺度的镍团簇Nin (20≤n≤35)的结构是支持类双二十面结构的。比如说Ni20的最稳定结构可以看做是在Ni19(双二十面体1-5-1-5-1-5-1结构)的腰部添加一个原子构成的,Ni21的最稳定结构是在Ni19的相连的腰部添加两个原子构成的。Ni23是由三个Ni13(二十面体1-5-1-5-1结构)相互贯穿而构成的,Ni26则可是看成是由两个Ni19相互贯穿而构成的,而Ni29则是由一个Ni19和一个Ni22(双二十四面体1-6-1-6-1-6-1结构)相互贯穿而构成的。(2)我们系统分析了镍团簇Nin (n≤30)的相对稳定性,包括结合能,二次差分能。对于中性的镍团簇而言,在n≤6时平均原子结合能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加迅速升高,在n = 6-10范围内,平均原子结合能呈现中等速度的增加,当原子数为11或者12时,平均原子结合能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当n≥13时平均原子结合能变化很小。对于镍团簇来说,Ni2, Ni6, Ni10, Ni11, Ni13, Ni20, Ni23, Ni26,和Ni29比相邻的团簇有更好的稳定性。对于离子团簇来说,阳离子镍团簇n = 3, 4, 11, 13, 23, 26和28处;阴离子镍团簇n = 6, 9, 11, 16, 18, 23, 26和29处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3)我们详细计算了镍团簇Nin (n≤30)的磁性,对于镍团簇Ni1-Ni30来说,理论计算和实验上Ni3,6,13,16,19,23有相对较小的磁矩值。对于离子团簇而言Ni4, 13, 15, 19, 21, 24+和Ni4, 13, 19, 23-相对于其邻近团簇有相对较小的磁矩值。Ni)(13,19)的中性和离子结构均具有最小的磁矩值,我们可以认为二十面体结构Ni13和双二十面体结构Ni19具有特殊的性质即相对于相邻的团簇而言具有较低的磁矩值。(4)我们对Nin (n≤30)团簇的绝热电离势(adiabatic ionization potentials)和绝热电子亲和势(adiabatic electron affinities)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与实验值做了对比。我们计算得到的整个AIP曲线与实验值在变化趋势上是一致的,只是我们计算得到的AIP值略低于实验值,团簇的原子数在3-10之间时AIP值出现振荡行为,在Ni6和Ni8处出现了一个极大的AIP值。而对于镍团簇Nin(n = 6 - 30)而言AIP值随着团簇原子个数的增加而缓慢的降低。我们计算所得的AEA值在趋势上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尺度上有略微的偏差,Ni2具有最小的AEA值,且Ni10,16,19较相邻的团簇来说,其AEA值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