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脑卒中组的步态肌电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以探讨脑卒中后步态肌电时相性的异常,并将观察到的异常时间参数与代表患者步行能力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脑卒中后异常肌肉活动时相性与患者步行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证据参考与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30名脑卒中患者和11名健康成年人形成脑卒中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都会接受跑步机上的步态测试,受试者步行中双下肢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腓肠肌内侧头(GM)和胫骨前肌(TA)的sEMG信号会被记录,肌肉收缩时长和共同收缩时长会分别在四个步态时相内被计算,即初始双支撑相(DS1)、单支撑相(SS)、终末双支撑相(DS2)和摆动相(SW),用于对受试者肌肉活动的时相性进行量化。脑卒中组会额外完成临床观察指标的测定,“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T)的耗时和动态步行指数(DGI)的评分会被记录以评定患者的步行表现,越短的TUGT及MWST耗时及更高的DGI评分代表更好的步行表现。结果:1.大腿肌肉活动时相模式的结果表明,患侧BF在DS1阶段(60%)、SS阶段(54%)和DS2阶段(40%)都会表现出收缩时长相比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3%,42%和23%)的显著增加。BF在DS2阶段对比健康对照组(23%)异常增加的收缩时长也可见于健侧下肢(34%)。与上述趋势相反,健侧BF在SW阶段(47%)对比健康对照组(59%)有显著的收缩时长的减少。RF在SS阶段和DS2阶段都可见患侧下肢(分别为61%和40%)和健侧下肢(分别为57%和37%)相比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和27%)收缩时间的延长。共同收缩时长的结果表明,患侧下肢RF-BF在DS1阶段(42%)对比健康对照组(35%)、SS阶段(34%)对比健康对照组(23%)都表现出显著的共同收缩时长的增加。健侧下肢RF-BF在SS阶段(28%)和DS2阶段(25%)也都表现出对比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和17%)共同收缩时长的显著增加。2.小腿肌肉活动时相模式的结果表明,在DS1阶段(56%)和SS阶段(61%),患侧GM都表现出对比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8%和50%)收缩时间的显著延长。患侧TA在DS1阶段(54%)和DS2阶段(42%)对比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7%和30%)都会表现出收缩时长的显著增加。SW阶段,TA收缩时长对比健康对照组(45%)的增加在患侧下肢(64%)和健侧下肢(61%)都可被观察到。共同收缩时长的结果表明,DS1阶段对比健康对照组(19%),TA-GM共同收缩时长的增加可在患侧下肢(34%)和健侧下肢(29%)被观察到。而在SS阶段,只有患侧下肢TA-GM(30%)表现出对比健康对照组(22%)共同收缩时长的增加。3.肌肉活动时相性与步行表现的相关性的结果表明,患侧RF SS(r=0.432with TUGT,r=-0.376 with DGI)、患侧BF SS(r=-0.419 with DGI,r=0.395with TUGT,r=0.444 with MWST)、患侧RF DS2(r=0.440 with TUGT,r=0.397with MWST)的收缩时长及健侧RF-BF DS2(r=-0.362 with DGI,r=0.384 with TUGT,r=0.390 with MWST)和患侧TA-GM DS1(r=-0.392 with DGI,r=0.366with MWST)的共同收缩时长是5个在本研究中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且值越接近健康对照组,患者的步行表现越好的肌电指标。健侧BF DS2(r=-0.381 with MWST)的收缩时长和患侧RF-BF DS1(r=-0.430 with TUGT,r=-0.497 with MWST)、健侧RF-BF SS(r=0.471 with DGI,r=-0.380 with MWST)的共同收缩时长是3个同样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但值越偏离健康对照组,患者步行表现越好的肌电指标。结论:脑卒中患者健患侧下肢对比健康对照组都会表现出明显的收缩时长和共同收缩时长的异常,但其中大部分的异常指标(14/22)都与患者的短距离步行表不相关。脑卒中患者对比健康对照组表现出健侧BF DS2收缩时长的增加、患侧RF-BF DS1和健侧RF-BF SS的共同收缩时长的增加,但上述三种异常的肌肉活动时相表现以代偿的方式提升了患者的短距离步行表现。增加的患侧RF SS、患侧BF SS、患侧RF DS2的收缩时长和健侧RF-BF DS2、患侧TA-GM DS2的共同收缩时长,会阻碍患者的步行表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在相对应的步态时相内改善上述肌肉活动的时相性可以提升患者的短距离步行速度及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