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与生计变化——贵阳市郊竹林村60年来的社会变迁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乡村的土地征收也逐步展开。城郊土地征收,造成了大量失地农民的存在。失地农民生计模式发生变化后,其长远的生计问题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失地农民生计问题既关系到他们自身的长远发展,又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运用民族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贵阳市郊布依族村寨——竹林村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村民失地前后生计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他们在被动的土地征收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论述土地征收和生计变化所引发的社会变迁以及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寻求城郊布依族民族文化发展变迁内涵。上述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为城郊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变迁提供了个案分析。  论文以竹林村的土地征收和生计变化,以及随之引发的城郊社会变迁为研究对象,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0多年为时间段,纵向梳理了竹林村60年来的土地征收历程,根据土地征收事件具体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重点介绍了不同时间段竹林村土地征收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土地征收后对村民生计方式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同时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社会变迁过程,对竹林村村民的实际影响。调查发现:土地征收后,自给自足的生计模式被打破,村民们不得不从传统的农耕生计方式向多元化的生计方式转变,如养殖业、出租业、商业和运输业的兴起;而村民的生计方式发生变化后,整个村寨的社会变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概括起来竹林村社会变迁主要包括家庭结构、身份结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等社会结构的变迁,饮食方式、衣服装饰、居住环境、娱乐方式等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出生、满月、结婚、丧葬等仪式的变迁。布依族社会变迁,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碰撞和适应,利弊得失成为村民面临的具体后果。碰撞和适应中,布依族的部分民族个性逐渐发展演变为城郊民族共性,未变的民族个性依旧在民族内部传承。  综上,竹林村60年来的社会变迁研究,对进一步思考贵阳市郊民族村寨的未来走向,以及开展其他地区土地征收与生计变化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在了解了美国的出口控制制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之后,对美国对华出口控制历史、原则和面临的挑战将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当前美国的出口控制面临着困境,这一困境的根
1947年独立后,印度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新生国家,开创了一个反殖、反霸、不结盟的新时代,从而拉开了印度崛起的大幕。近些年来,随着印度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
ADR是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简称,中文译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作为一个通用概念,它已被现代西方各国用作对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统称,内涵与中国所谓的非诉机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无疑会加快步伐.作为尚嫌稚嫩的中国证券市场,必须有更加清晰的、切实
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我国的民主政治经历百年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体 现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