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发生于结肠部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CRC的病死率居癌症病死率的第2位,在全世界范围居第4位,好发于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约占65%,发病大多在40岁以后,男女比例为2~3:1。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1]。且疗效并不乐观,近年来的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徘徊在50%-60%[2];此外,结肠癌的复发与远处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愈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急待进行与结肠癌相关的基础研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既往研究表明,细丝蛋白A(FLNa)与乳腺癌、前列腺癌、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近年来,随着对FLNa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FLNa在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检测结直肠腺癌发生、形成、复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而且对其抑癌机制的深入研究还可为临床建立个体化、靶向化治疗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对60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人子宫组织着色作为阳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进行染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证明结肠癌组织的FLNa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说明FLNa蛋白可抑制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在病理状态下呈低表达,并且FLNa蛋白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肿瘤的侵袭力呈负相关,对肿瘤的侵袭及转移具有明显阻遏作用,因此有望成为结直肠肿瘤诊断,治疗、预后的新指标[4]。此外,我们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对60例结肠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进行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MMP-9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并且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FLNa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其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肠壁浸润深度也具有相关性[5]。本组实验将通过细胞转染、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TT试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侵袭模型进一步探讨FLNa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和移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癌机制,以期寻找诊断及治疗结直肠癌的新方法。目的:研究细丝蛋白A(FLN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癌的机制。方法:1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进行体外培养。2本试验将FLNa基因质粒载体pcDNA3.1/V5-His- TOPO/FLNa,以脂质体介导方式转染SW480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FLNa基因稳定表达的SW480 /FLNa细胞,同时,以不含FLNa基因质粒载体pcDNA3.1/V5-His- TOPO质粒作为空载体转染对照组细胞。3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FLNa基因导入:未转染组野生型细胞( SW480 )、转染空载体组细胞(SW480/pcDNA3.1)和转染FLNa cDNA组SW480细胞(SW480/FLNa)。4采用MTT试验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5依据划痕损伤实验、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侵袭模型评价FLNa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结果:1在SW480细胞中,FLNa的表达载体pcDNA3.1/V5-His -TOPO/FLNa获得稳定表达。2 SW480/FLNa细胞中FLNa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野生型SW480细胞高,分别为(1.27±0.03) vs (0.14±0.02),P<0.01。3 SW480/FLNa细胞中FL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野生型SW480细胞高,分别为(1.18±0.03) vs (0.25±0.02),P<0.05。4 MTT试验法检测3组细胞(SW480、SW480/pcDNA3.1和SW480/FLNa)细胞生长曲线基本重叠,增殖能力无差异。5划痕损伤实验结果显示:SW480组向划痕处的迁移速度明显快于SW480/FLNa组,而SW480与SW480/pcDNA3.1组间的迁移速度差异不明显。6 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表明,SW480/FLNa组较SW480组穿膜/胶数量明显减少(P<0.05);SW480/pcDNA3.1组较SW480组穿膜/胶数量无差异(P>0.05)。结论:1 FLNa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2 FLNa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基因的高表达能够抑制结肠癌的浸润和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