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SAR技术煤矿区地表沉陷监测及机理分析

来源 :丁来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峰峰矿区大规模煤炭资源开采和矿井长期、持续疏排水,诱发了采动区及周边地面的沉降,对矿区范围内城乡建设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掌握一定时期矿区广域地面沉陷状况不仅能够避免矿井采掘活动产生的地质及其次生灾害,也能为煤矿塌陷区作建设用地以及矿区远景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论文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SAR数据反演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基于D-In SAR和SBAS-In SAR技术的峰峰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和机理研究。基于25景Sentinel 1A数据,采用D-In SAR形变监测技术,获得了峰峰矿区2015年07月11日至2017年01月13日共18个月的地面广域大尺度和微观小尺度的沉降场;采用SBAS-In SAR技术对采矿非直接扰动区——峰峰城区沉降进行了时序分析,发现水环境对峰峰城区不同空间位置的地面沉降速率影响显著;基于有效应力原理,构建了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土体压缩量计算数学模型,从机理上揭示了采煤非直接扰动区地面沉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峰峰矿区下沉量较大的位置与研究区域范围内矿井的空间分布位置相吻合,最大下沉点位于新三矿,最大下沉量达660mm。选取的小尺度地面沉降场梧桐庄矿最大下沉量为340mm,沉陷盆地的展布范围很广,在沉陷盆地的边缘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2)峰峰城区重采样时序分析结果表明,东、西、南、北、中五个空间位置最大沉速率分别为6mm/month、12mm/month、14mm/month、15mm/month和14mm/month,东部采样点接近东武仕水库,下沉速率明显小于其他位置,说明地表下沉受地下水环境影响显著。(3)潜水含水层水位降深与土体压缩沉降量呈“抛物线”型增长关系,水位降深越大,土体压缩量越大,相同水位降深条件下,土体压缩指数越大,土体压缩量也越大;承压含水层土体压缩量与水头降深之间呈线性增长关系,含水层厚度越大,土体压缩量也越大。
其他文献
Kagome晶格是由交错排列的三角形组成,且每个顶点连接了两个相邻六角形的人工光学微结构,即光子晶格。由于具有拓扑平坦能带,Dirac能带等新奇特性,在量子霍尔效应、量子自旋液体、凝聚态物理、全光集成电路、激光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平面波展开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对Kagome晶格能带及其缺陷特性进行了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平面波展开法和超元胞方法
学位
学位
随着国家海洋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水声传感器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同时该技术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水声传感器网络体系中,传感器节点多是配置能量有限的电池,且其多被放置于水下较深区域,更换起来成本较高,因此提高节点的能量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水下传感器节点多随机分布于广阔水域,和水面SINK节点之间距离较大,因此常采用多跳路由的方式实现数据自底向上传输,导致上层节点具有较大的能量
煤层气与煤是同源同体、不同物相的共伴生矿产,两者的开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如何利用煤矿采掘活动的影响,提高影响区内单井产量,促进区域煤层气高效排采,对实现煤与煤层气资源协同开采,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较为活跃的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北区块为例,在搜集区块及其相邻矿井-胡底矿采掘资料、地面煤层气井抽采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矿井采掘与煤层气井生产的时空规律,通过ABAQ
大地电磁测深是利用天然的电磁场作为场源用于研究地球内部的电性结构的重要手段。由于大地电磁测深法工作效率高、成本较低、施工方便,并且拥有较高的分辨率已经应用于各种资源的勘探之中,如地热、水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目前随着大地电磁理论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问题已经出现,因此需要解决和完善,而这些问题涉及了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算法的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维、二维的正演数值模拟和混合智能算法的正则化反演
钢-UHPC组合桥面板是用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一种新型桥面铺装,它能有效地减少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桥面铺装病害和焊缝疲劳裂纹。承受钢顶板与UHPC层之间切应力的栓钉是影响组合桥面板抗弯刚度的重要构件。本文分别基于子模型评估钢-UHPC组合桥面板栓钉剪切强度和基于一个高效断裂力学模型研究栓钉的抗剪疲劳性能,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建立计算钢-UHPC组合桥面板层间切应力的子模型。以天津海河大桥为
学位
学位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重要技术在各个领域中不断呈现,互联网业务主体逐渐向信息内容服务转变。同时,传统TCP/IP互联网通信模式逐渐暴露出IP地址空间耗尽、安全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一种支持内容共享、面向信息内容服务的新型网络架构——命名数据网应运而生。然而,命名数据网各研究领域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其内容路由器转发平面中转发信息的有效聚合、名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