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影响语言使用以及语言行为的重要因素。探究语言认同问题不仅能丰富多语现象中的语言习得理论,还能为语言教育提供实证基础。但是目前国内关于语言认同的研究并不丰富且主要集中于对语言与认同关系的理论评介,或是对单个语言群体的静态研究,尤其缺乏跨境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认同的实证研究。
中越跨境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南大门,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两廊一圈”规划的重要区位,居住着壮、苗、瑶、京等20余个少数民族。近年来,中国和越南两国高层领导人会晤时都确认要开展“两廊一圈”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对接。这意味着跨境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热点地区。
本研究从语言认同的理论视角,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中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从语言认同的内涵: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语言意识进行调研,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其语言认同情况并分析原因。本文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凭祥市中学生的语言认同状况如何?2.该地区中学生与教师对语言认同的看法如何?3.产生该语言认同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李克特问卷的形式,共收集学生问卷322份,访谈记录10份,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21.0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
(1)在语言使用上,凭祥市中学生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他们倾向于在家庭内部使用本族语和普通话,在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本族语的使用出现了代际差异。除了上英语课,他们在其它场合几乎不用英语;在语言态度上,他们对普通话和本族语的情感评价较高,对英语的功能性评价较高;在语言意识上,他们具有清晰的语言意识,能准确区分普通话、英语、本族语以及其他语言或方言的差别。
(2)在语言教学上,凭祥市中学生与教师对普通话、民族语的认同程度较高。在外语选择上,他们对越南语的认同度要高于英语。
(3)在客观因素(内外部环境、语言价值)和主观因素(民族认同、语言能力)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中学生语言认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语言教学与当地语言认同现状不相适应。针对该地区的语言认同现状,改善语言教学环境仍需要发挥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首先,构建和谐稳定的多语环境,让语言在平等的环境中发展;其次,提倡和发展双语教学,保护民族语言;再次,开展外语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语言人才;最后,因地制宜建立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人文意识。本研究结果为跨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为当地的教育部门和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中越跨境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南大门,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两廊一圈”规划的重要区位,居住着壮、苗、瑶、京等20余个少数民族。近年来,中国和越南两国高层领导人会晤时都确认要开展“两廊一圈”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对接。这意味着跨境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热点地区。
本研究从语言认同的理论视角,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中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从语言认同的内涵: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语言意识进行调研,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其语言认同情况并分析原因。本文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凭祥市中学生的语言认同状况如何?2.该地区中学生与教师对语言认同的看法如何?3.产生该语言认同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李克特问卷的形式,共收集学生问卷322份,访谈记录10份,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21.0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
(1)在语言使用上,凭祥市中学生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他们倾向于在家庭内部使用本族语和普通话,在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本族语的使用出现了代际差异。除了上英语课,他们在其它场合几乎不用英语;在语言态度上,他们对普通话和本族语的情感评价较高,对英语的功能性评价较高;在语言意识上,他们具有清晰的语言意识,能准确区分普通话、英语、本族语以及其他语言或方言的差别。
(2)在语言教学上,凭祥市中学生与教师对普通话、民族语的认同程度较高。在外语选择上,他们对越南语的认同度要高于英语。
(3)在客观因素(内外部环境、语言价值)和主观因素(民族认同、语言能力)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中学生语言认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语言教学与当地语言认同现状不相适应。针对该地区的语言认同现状,改善语言教学环境仍需要发挥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首先,构建和谐稳定的多语环境,让语言在平等的环境中发展;其次,提倡和发展双语教学,保护民族语言;再次,开展外语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语言人才;最后,因地制宜建立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人文意识。本研究结果为跨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为当地的教育部门和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