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和频繁,学习日语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中日两国人员之间的交流也变的越来越平常。在这些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中,首先面对的是语言。由于各自文化、语言使用习惯的不同,即使中国人会说日语或者日本人会说中文,但是在日常实际的语言交际当中,还是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误会或者理解、表达上的障碍。所以,作为日语学习者,我们应该多了解日语,了解日语的使用习惯,并按照地道的日语习惯去理解、使用日语。同样,作为学习中文的日本人,也应该多了解中文,了解中国人使用中文的使用习惯。在日语的实际使用当中,频繁使用"前置表达"的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我们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将日语中频繁使用的"前置表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为切入口,深入理解"前置表达"相关的详细内容。同时,试图从一个小的方面(歉意表明)着手,进行中日对比研究要了解"前置表达",首先需把握该语言现象的实际使用情况。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前置表达的历史渊源,认为前置表达和日语古语中的修辞"枕词"以及现在说话技巧中的"枕"以及"前置"的存在着一定的沿袭关系。其次,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日语中的"前置表达"重新做了定义,认为前置表达的单位可以是"节"(一节),也可以是独立的一句话(文)。同时,"前置表达"一词中的"前",是相对位置上的"前",它是处在相对于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前面。所以从整个语境来看,"前置表达"并不一定处在一句话的最"前"面。其次,考察了前置表达的后续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前置表达之后,都会出现什么样的内容。结合话语的行为功能,去前置表达的后续内容重新分类,分成了六类,如"行动要求(行動要求)"、"行动实行(行動実行)"、"信息要求(情報要求)"、"信息传达(情報伝達"、"注意要求(注目要求)"、"建立关系、礼仪((関係づくり、儀礼)"等。其次,考察前置表达时,先行研究中都会提到「配慮1」这一概念,在日语语言中或者日本社会里,我们能也能切实感受到这种意识。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前置表达都可以用这一概念解释?这点存疑。所以,本文中举出几个反例,从中并不能感受到说话者关心或者照顾听话者心情的迹象。另外,对前置表达进行分类的时候,虽然先行研究中己经作出一些分类,而且从已有分类中能够对前置表达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但是我认为,首先分类不能局限于前置表达本身,要结合使用语境(包括接续内容)。其次,对已有分类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才能对前置表达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申し訳ないんだけど~」(抱歉/对不起),在分类当中被称为是「詫び表明」"表达歉意",但是它后面接的可能是依赖内容,要求对方"采取行动",可能是自己做了不对的事情,对其进行"情况说明",也可能是向对方征求信息、意见等等。所以,只说这些是"表达歉意"的话,不利于对前置表达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最后,尝试对前置表达进行中日对比研究,但是本文中只能从一个点(道歉表达)出发,试图考察前置表达中道歉表达在中日两种语言中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