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比较优势行为学等的多维视角,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文献分析与实际调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安徽省水果产业有关资料收集、分析,对安徽水果产业发展做了历史性回顾和趋势性总结;采取优势指数法,实证计算了安徽省不同地级市水果单产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以优势指数为依据,分析16个地级市优势水果的种类、6种主要水果优势产区;问卷调查各地设施栽培与露地葡萄成本与收益,进行系统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及分析各地区露地葡萄生产成本收益的差别;运用SWOT方法,对安徽省水果产业总体环境、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了安徽省水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影响安徽水果产业发展的因素,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探讨安徽水果产业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安徽水果产业持续发展措施建议。1、从安徽省主要水果生产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可见,10年来,安徽省水果生产无论从产量还是从面积变化呈现波动式增长,产量增长幅度大于面积增长。各品种水果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苹果、梨等北方水果,产量受年份灾害影响较大。而柑桔类、葡萄产量增长较平稳,特别是近10年桃产量呈直线增长,增速仅次于葡萄;安徽省水果总面积增幅较小,苹果面积下降较快,其他水果面积波动性增长,增速缓慢。2、从安徽省水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可见,(1)葡萄的优势产区在铜陵和合肥市。铜陵无论是单产还是规模优势都排全省前三位;合肥市单产优势不明显,但规模优势排全省第一。(2)梨综合优势排前2位是宿州和蚌埠市。宿州市的梨有规模优势,排全省第一,但单产优势不明显;蚌埠市梨的规模优势和单产优势排16个地市第二和第六。(3)苹果综合优势指数Cij>100,在安徽省只有皖北的宿州市和淮北市,阜阳市和毫州市Cij在70-100,其他市Cij都很小。说明皖北可以适度发展苹果,其他地市很不适宜。(4)桃综合优势指数,除淮北、蚌埠、黄山、阜阳、宿州市外,各地优势都较大,超过100。但这种分析仅从单产和规模,没有考虑市场可容量和投入产出。各地在发展桃产业时应综合分析考虑。(5)柑桔类综合优势指数Cij>100只有皖南池州和黄山2个市,以及沿江安庆和马鞍山市2个市,也说明柑桔类长江是它的优劣势分界线。(6)猕猴桃优势产区为池州和宣城市,紧随后的是安庆和黄山市。但毫州市无论是单产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比较大,特别是单产优势指数Aij=409.235,位于全省第3位,仅次于安庆和黄山市。毫州市的猕猴桃综合优势指数Cij=183.258,与六安市相当,排在全省第5,有待进一步研究。3、从安徽省葡萄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分析可见,安徽省设施栽培建园成本(平摊)远远高于露天,年物质成本、人工成本也比露天栽培高,而产量比露天低,但单价远高于露天,葡萄单价达8.33-9.17元/500g,667m2收益突破万元,高于露地栽培纯收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安徽省无论设施栽培还是露地栽培葡萄,总成本比全国都高,构成成本中的建园成本平摊、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也都高。单位面积产量全国比安徽省高,但单价安徽省比全国高,纯收益安徽省设施栽培比全国高20%以上,露地高是一倍以上。露地栽培葡萄成本收益各地市间比较,存在很大差异,单位纯收益最高的合肥市是最低的阜阳市6倍,在16个市中有5个市亩纯效益突破万元。4、对安徽省水果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可以得出,安徽省水果发展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和品种资源优势、价格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劣势主要表现在:树种、品种结构不够合理,采后环节薄弱,水果产业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不健全。同时安徽发展水果产业存在一定机会:政策推动扶持的良好机遇、市场需求增加的机遇、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水果产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机遇。不可回避存在一些威协:国内外同类产品市场竞争的威协、价格上扬对消费者心里承受力的威协、国际经济环境对消费能力的威协、劳动力外出对技术传播的威协。因此,安徽水果产业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制订科学合理的果品业发展区划,支持果树良种育、繁、引体系建设,实行果品业生产基地规模化和规范化,培育扶持果品业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拓果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