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矿井下灾害防治用钻机采用人工装卸钻杆的方式不仅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差,而且钻孔位置较高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加接钻杆难度大。为提高钻孔施工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响应国家煤矿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对可实现自动装卸钻杆的夹持机构展开研究。本文在分析普通钻机各类夹持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钻孔施工装卸钻杆流程,设计出钻杆夹持机构,并进行强度校核和模拟仿真分析,通过研究实现了钻杆平稳、高效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井下灾害防治用钻机采用人工装卸钻杆的方式不仅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差,而且钻孔位置较高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加接钻杆难度大。为提高钻孔施工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响应国家煤矿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对可实现自动装卸钻杆的夹持机构展开研究。本文在分析普通钻机各类夹持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钻孔施工装卸钻杆流程,设计出钻杆夹持机构,并进行强度校核和模拟仿真分析,通过研究实现了钻杆平稳、高效的装卸,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钻孔施工装卸钻杆流程,设计出基于双夹持器结构的钻杆装卸方案,通过对关键零部件如油缸、底板等进行设计或校核,得到了一套适用于自动钻机装卸钻杆的夹持机构。(2)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四种工况下的整体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四种工况下整体结构的应力分布都较为相似,变化幅度不超过3%;为减轻机构重量,进行轻量化设计,得到了一种可减重13%的方案。(3)利用Inventor软件进行建模,并针对仿真要求进行简化,模型导入ADAMS进行模拟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其满足装卸钻杆时的运动要求。(4)进行试验验证,通过测量实际工作时卡瓦及摆动体运动所需时间及位移,检验所设计夹持机构的结构合理性。本文通过对夹持机构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自动钻机用夹持机构的研究方法,不仅验证了产品设计的可靠性,而且为进一步研究钻杆自动装卸系统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锚喷工作面喷浆作业是井下粉尘的主要产尘源之一,喷浆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水泥粉尘,粉尘主要来源于喷浆机和喷射两个点。论文采用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喷浆机上料、落料、搅拌的控除尘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喷浆机上料口下料产尘规律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喷浆机上料产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上料口高度和潮料水灰比,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下料高度为(0.3~0.5)m、潮料水灰比为0.
目前,深孔爆破仍然是露天矿山开采最重要的技术手段。近几年,由于精细化控制爆破技术的加强与推广,对爆破质量和生产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爆破块度大小是反映爆破质量和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为降低爆破后的岩石大块率和最大块度尺寸,提高爆破质量,减小矿石生产成本,本文依托《高精度微差控制爆破技术》课题,以紫金山金铜矿为试验场地,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分析露天深孔爆破孔间微差时间
液压支架空间位姿状态的实时有效监测是实现工作面自动化、智能化开采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当前液压支架支撑高度与顶梁姿态角传统接触式测量存在的传感器数量多、解算误差大、可视性差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深度视觉的液压支架支撑高度与顶梁姿态角测量原理与方法,通过在液压支架顶梁上安装深度相机,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了液压支架支撑高度与顶梁方位角、翻滚角和俯仰角四个参数的实时测量。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小直径旋转导向钻进系统的研制对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有利于提高井眼轨迹控制质量、缩短钻孔施工周期。本文结合矿用小直径旋转导向钻具结构特点,对旋转导向钻进轨迹控制技术展开研究,为小直径旋转导向钻进系统应用于煤矿井下定向钻孔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结合钻具结构特点建立起孔底钻具纵横梁弯曲模型和翼肋-孔壁接触模型。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减小翼肋至钻头的距离、降低钻速、减小钻压等方式提高钻
在作论文时采用理论分析分析研究了厚硬顶板条件下力源产生的因素及预裂爆破的卸压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厚硬顶板条件下力源产生的因素对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倾向性岩层对于波传播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预裂爆破参数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应力控制理论防治冲击地压机理,研究了厚硬顶板条件下围岩应力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因素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在得到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预
煤层采出后形成采空区,而采空区的长期存在将始终面临稳定性问题,从开采到停采后漫长时间内由采空区失稳引发的地表塌陷层出不穷。随着城市用地不断外扩,采空区场地开始转化作为建筑用地,但面临诸多问题。目前对煤矿采空区认识尚且不足,而且缺乏有效的场地稳定性评价方法。尝试以电阻率为切入点深入认识煤矿采空区。推导非饱和岩石电阻率公式及受压岩石体积应变与电阻率关系式,提出基于电阻率的损伤变量计算方法以描述覆岩损伤
煤炭自燃是煤矿井下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安全。针对不同惰气防治煤自燃时阻燃效果差异明显且机理不清楚的问题,本文从气体置换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惰气阻燃效果的差异及机理。首先采用惰气等温动态置换煤体中氧气的实验装置,以粒径和流量为变量,分别进行N2和CO2置换煤体中氧气的实验,得到了氧气的置换量、置换效率和平均置换速率等表征惰气常温置换能力的参数,对比研究了N2和CO2的防火差异;然后,采
红庆河煤矿作为我国西部典型强动压矿井,近年来冲击事件频发,对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产生极大影响。在红庆河煤矿冲击事件中,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体为冲击地压提供了良好储能载体,大采深带来的高地应力提供了较高静载,顶板断裂提供了较强动载。本文以红庆河煤矿为研究背景,运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冲击倾向性煤体动态力学特性,目的在于探究冲击失稳破坏机理,也可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红庆河煤矿煤
CL-C型黏土水泥浆具有可注性好、性能优良等特点,在煤矿注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注浆压力、扩散半径等参数的确定多依靠经验公式,且多已无法满足于工程现实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系统的研究CL-C型黏土水泥浆的流变性能以指导注浆参数的合理选择。首先设计了本构试验并利用三种流变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研究认为CL-C型黏土水泥浆符合宾汉流型,且随连续流动时间的延长能够保持宾汉流型不变,同时浆液各组分
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由于煤炭资源烧蚀而形成的火烧区。火烧区中常赋存大量地下水,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产生威胁。本文以大南湖二矿南端帮边坡为研究工程背景,综合运用室内试验和现场抽水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边坡地下水渗透特性,边坡滑移失稳机理,对边坡隔水煤岩柱尺寸进行了优化。开展抽水试验研究了边坡富水特性,坡体不同区域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统计边坡不同位置水位显示边坡水力坡降在5.3°~12.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