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S.艾略特(1888-1965)是既定义界限又超越界限的“生成”着的经典。对艾略特思想及作品的阐释不能停留在单纯“注释与解读”的层次上。而应将其投入到新的生命的问题中,放到更为开放、前沿、与其他异质性的学科语境、思想领域的上下文关系中,来探索一种自由的“对话”与“共振”。这也是本文将艾略特研究置放于文学、哲学、认知与神经科学交叉视野下,对其疗愈功能进行研究的初衷。本文以“身体”为逻辑起点,以“生成”为路径,以疗愈为旨归。以认知科学认知“生成进路”三个阶段(具身-延展-生成)的逻辑关系作为构建结构的基础,围绕文明的病人、诊断师、治疗师三个视角,对艾略特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中体现的疗愈性进行综合研究。生成哲学从语用学的角度考察文学的功用,认知与神经科学从神经生理学角度考察影响人类认知的因素,生成批评从文学接受中的身体维度革新文学欣赏与批评。三者侧重点不同,形成对话、互补和循环。对于诗歌治疗是最好的研究工具。将之与艾略特的诗学思想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合力论证了文学与健康的关系。本文除绪论、结论之外,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研究艾略特诗歌语言的“具身性”,论述诗歌语言产生疗愈功能的物质墓础。艾略特从个体患病经历中获得融合情感与思想的“具身化”意识,将诗歌语言带入到人类体验的维度;第二部分探讨诗学语言疗愈性得以生成的延展式情境。艾略特关注身体所在的生理、心理与文化情境,准确捕捉到了神经科学有关意识与认知方式的前沿内容,提升了诗歌解读人类精神症候的精确度。第三部分从音、形、义三方面论述“生成进路”中的第三个要素——生成性。艾略特通过模仿神经生理学结构、打破感知阈限、生成象征性曼荼罗,劈开主体疆域,使碎片相互连接和匹配,生成拆除自我内外一如的“无我之蕴”。本文从艾略特作品出发,认为以其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诠释了文学与健康的关系,更新了健康的模式与意义,同时,是对传统诗歌治疗理论的现代性去蔽与革新,赋予诗歌以新的社会责任与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