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儿型肿瘤,其特征在于婴儿期的初始不断增殖和随后5-10年内的自发消退,经常留下纤维性脂肪残留物,特殊部位的血管瘤不仅影响患儿的相关功能,甚至于对其生命产生威胁。目前国内外对于血管瘤的相关研究较多围绕其治疗方案,对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的机制相关报道并不多。相关研究发现血管瘤干细胞(Hemangioma stem cells,Hem SCs)是血管瘤的来源细胞,然而,Hem SCs最终分化为脂肪的特定机制尚不清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多肽,在大多数组织中的表达,并调节脂肪生成。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IGF-1在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这为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最后转归为脂肪组织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研究IGF-1与Hem SCs之间的生理作用、信号传导途径,也将为后续临床上研究如何更好的运用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理论新依据。方法:(1)取自于1岁以内处于增殖期的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标本,将其消化并得到单细胞悬液,运用CD133免疫磁珠法选出Hem SCs进行培养传代。(2)运用CCK-8法研究不同浓度IGF-1对Hem SCs增殖的影响及IGF-1处理Hem SCs不同时间的生长曲线。(3)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em SCs的IGF-1及IGF-1受体表达情况。(4)用IGF-1(100ng/ml),IGF-1(100ng/ml)+OSI-906(IGF-1受体抑制剂,1u M),IGF-1(100ng/ml)+LY294002(PI3K抑制剂,10u M),LY294002(PI3K抑制剂,10u M)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Hem SCs,并进行脂肪诱导分化,再运用油红O染色法确定各组的脂滴多少及有无。(5)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比较IGF-1(100 ng/ml),IGF-1(100 ng/ml)+OSI-906(1u M),IGF-1(100 ng/ml)+LY294002(10u M),LY294002(10u M)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Hem SCs中脂肪转化因子(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及p-AKT、total AKT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体外100-200 ng/ml浓度的IGF-1对Hem SCs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之后生长曲线证实,与空白组对比,100 ng/ml IGF-1处理组细胞在第3-7天生长明显。(2)免疫组化图中与空白组相比,IGF-1和IGF-1R在Hem SCs中阳性表达明显。(3)Hem SCs经过不同处理组的脂肪诱导分化后,通过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单独IGF-1处理组的胞质内脂滴数量及大小均相较于其他组明显增加,PI3K抑制剂组胞质内脂滴数量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减少。(4)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显示,IGF-1处理组中脂肪转化因子(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的表达明显增加相较于其他组,IGF-1+IGF-1R受体抑制剂组和IGF-1+PI3K抑制剂组处理后Hem SCs内脂肪转化因子的表达量与IGF-1组对比均明显减少;PI3K抑制剂组处理后脂肪转化因子(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表达量均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且IGF-1处理组中AKT磷酸化的表达相较于其他组增加,IGF-1+IGF-1R受体抑制剂组和IGF-1+PI3K抑制剂组AKT磷酸化表达量明显减少与IGF-1组比较。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通过激活IGF-1R和PI3K途径来上调PPAR-γ,促进Hem SCs向脂肪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