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水中悬浮颗粒物对声纳探测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纳是利用水下声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定位的设备,在军事应用和海洋探测工程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其检测阈和探测距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大陆边缘及近岸水域来说,由于海底和海面的反射、潮汐、湍流、环境噪声、气泡、悬浮小颗粒的影响,浅海声传播变得非常复杂的,进而影响声纳的探测性能。所以研究悬浮体小颗粒对浅海声纳探测性能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海洋中声传播损失包括由于几何扩展损失、介质声吸收,海底海面反射衰减,非均匀体散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近岸水域有大量泥沙流入,沉积物含量较高。除此之外风浪、潮汐等动力因素的作用也是该区域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当主动声纳系统在高浓度混浊海水中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时,大量颗粒物的粘滞吸收作用和体积散射改变了海水中的声衰减,引起声纳检测阈和探测距离的相应变化。本文以Urick的粘滞吸收理论为基础,应用Pekris浅海波导模型,通过与无悬浮颗粒物海水中的声传播进行比较分析,得到近岸混浊海水中声纳检测阈和探测距离的变化关系;通过对中国近岸混浊海水数据搜集分析,整理出黄河口和东海杭州湾附近海域与声传播相关的悬浮颗粒物信息,包括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密度、粒径和颗粒物组份信息;最后,论文了研究悬浮颗粒物引起的体积混响增量,为确定混浊海水中主动声纳工作背景干扰提供依据。论文对悬浮体小颗粒影响的声纳探测性能变化进行了数值计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对中国近岸混浊海水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结论如下:(1)声纳的检测阈和探测距离都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且检测阈的变化ΔDT与颗粒物的粘滞吸收系数αs成正比。(2)对于某一特定频率,当悬浮颗粒物的半径和浓度不变时,粘滞吸收系数和检测阈、探测距离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半径和密度不变时,粘滞吸收系数、声纳检测阈和探测距离的变化与浓度成正比。相同条件下,浓度对检测阈和探测距离的影响比密度大。(3)当声纳频率在10 3Hz量级时,半径为10?5 m量级的颗粒物对粘滞吸收系数和声纳探测性能影响最大,半径为10?6 m量级的颗粒物对其影响次之;当声纳频率在10 4Hz量级时,半径为10?6 m量级的颗粒物对其影响最大,半径为10?5 m量级的颗粒物对其影响次之。(4)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对数坐标系下的体积散射强度是频率的线性增函数,斜率为40dB/十倍频程,与小颗粒物的瑞利散射规律一致。体积散射强度随着浓度、密度、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体积散射强度从? 20dB变化到? 250dB。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悬浮颗粒物对声纳探测性能的作用,更进一步的工作还需要实验数据的有力支持。
其他文献
<正>只有进行行业通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才能促进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推动行业进步,最终实现行业参与商之间的共赢。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是受国家政策鼓励的金
本文是对笔者最近几年提出的一个自然主义数学哲学研究方案的介绍。在简要介绍这个研究的背景之后,本文将首先说明这个研究的哲学基础,即自然主义,然后介绍这个研究方案的基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理论 ,它为研究人类信息交际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的出现 ,影响到多个领域。本文试析它给翻译带来的新模式。
简要介绍了专业日照软件的计算方法以及太阳的视角大小,通过分析不同采样时间间隔与太阳运行的角度是否在视角范围内,判断采样时间间隔的合理性,并综合其他因素,对建筑日照计
音视频产品对地接触电流的测试在GB8898-2011中描述较为简单。本文通过试验实例来分析I类音视频产品的对地接触电流测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检测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与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外观众调查"。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减少车架焊接变形的措施周伟天津本田摩托有限公司(300221)我公司生产的TH90摩托车的车架是一个由钢管及钢板组成的摇篮式空间焊接结构(如图)。随着大批量生产而出现的车架焊接超差变形,给后
期刊
基于语感理论,从语感的角度对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指出教学中强化量化阅读,强化吟诵意识和训练,强化对字词的感受力,强化策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有助于
张印堂是抗战前后的著名地理学家。他早年在燕京大学学习,后留学英国,奠定了扎实的地理学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为中国地理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做出了突出贡
城镇化是资源的重新布局,涉及的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说,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人的城市化。为了趋利避害,解决好这一问题,走出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