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山林结合部的建筑公共性研究——以杭州吴山地区博览建筑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TT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街区与山林的结合部是城市中具有特殊公共性的区域,而位于城市与山林结合部的建筑作为两者间的联系要素,其公共性的缺失及其与环境间公共性关系的断裂,常常导致城市与山林之间缺少公共性活力,使得山林成为“城市背后的山林”。因此,对城市与山林结合部的建筑公共性进行研究,并探讨通过建筑的公共性提升城市与山林结合部公共活力的方法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以杭州吴山地区与城市结合部的博览建筑为例,基于一个公共性较强的功能类型与典型的地段,对问题进行研究。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以城市与山林结合部的建筑公共性作为文章研究对象的原因与意义;   第二章论述建筑公共性的内涵,并以此展开研究;   第三章探讨城市与山林结合部的公共性特点;   第四章以杭州吴山地区的博览建筑为例进行公共性的调研与分析,发现问题;   第五章针对发现的具体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总结归纳推演一定的城市与山林结合部的博览建筑公共性设计方法;   第六章基于以上诸章节的研究成果,对吴山地区的浙江旅游展示中心建筑设计方案的公共性进行解读,作为对研究的一项印证,给出结语与启示。
其他文献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资源宝库和生存环境。湿地广泛的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自然地带。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发源地”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环境生
住房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房地产市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民生问题。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的社会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异、灾害频发、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且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 
学位
城市传统地标区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公共区域,曾具有较长期延续的历史功能并且因此而兴盛。人们对于该区域有着深刻的记忆内容和普遍的认同感,因而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城市
人文纪念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纪念性景观最为直观的表达形式,也是城市公墓体系的组成部分。人文纪念园以它特有的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文明
我国建筑在经历了膨胀式发展的浪潮之后,从大规模扩建、简单的数量扩张阶段逐渐走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质量提升与存量优化的阶段,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的建设战略需求,从最初的逐步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我国早已在1999年起就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学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2015年年底已达到大约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预计
窑洞建筑与木构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两个不同类别,其结构类型不同,所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分布在晋中地区的厦檐窑洞建筑,同时结合了木结构檐廊和窑洞,产生于商业发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节地、节能、绿色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已开通地铁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等25个城市①。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