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幽默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幽默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为幽默语的研究提供更具解释力的说明,并有助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幽默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本论文研究目的是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运用徐盛桓教授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分析框架——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对汉英两种幽默修辞格,重点对双关辞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它们的相似和相异之处,并且将这一结论运用到英汉双关语的互译中。笔者在回顾了前人对双关语的研究后发现,虽然不少研究都探讨了英汉两种双关语的幽默现象,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详尽的理论框架,但是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英汉双关语幽默现象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的学者并不是很多。本文在吸收认知语言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利用反溯推理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将徐盛桓教授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分析框架——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和与认知科学相关的某些原理运用到对双关语的相似和相异的分析上,并根据这个分析框架提出了自己对双关的分类。基于这种分类笔者讨论了英汉双关语内在生成机制的异同,并从文化背景角度进一步探讨产生英汉差异的成因,最后为英汉双关语的翻译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英汉双关语内在生成机制的差异,笔者提出三个问题:第一,英汉双关语内在生成机制的异同是什么?第二,在分析某种语言现象时需要注意到哪些文化因素?第三,论文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否可以应用于翻译?在通过对一些英汉双关语的例子进行分析后,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通过徐盛桓教授基于心理模型的分析框架——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对双关语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不论是英语双关语还是汉语双关语,其内在的生成机制是一致的。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比如汉语具有的二重性特征,会对生成机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英汉双关语各具自己的特点。第二,在分析任何语言现象的时候,都不可忽视文化因素,其中包括各国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及政治因素和一些文学作品。第三,在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汉双关语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英汉语之间存在差异,对二者进行确切的翻译有一定的困难。在英汉双关语进行互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熟知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因素和特点。针对无法进行完全互译的英汉双关语,译者需要在目标语中找到与源语言语义或者风格相近的表达方式。本论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的生成机制,并将其运用于两种语言的相同和相异比较上,这可作为一种创新。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面:研究采用的语料数量有限;对双关语进行分析的结果是不是可以用于其它幽默现象还值得探讨;本文主要运用反溯推理法,该方法得出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