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联盟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多个企业间为了各自特定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一种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特殊的经济关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战略联盟的数量急剧增加,正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典范形式。对于这种现象,有些学者认为企业联盟正成为经济活动中一种新的企业价值生成方式,并惊呼“联盟资本主义”(Alliance Capitalism)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社会分工与专业化水平逐渐提高,企业的嵌入性(Embed ness)逐渐增强,其竞争优势不仅是关乎本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问题,而更多体现出一种跨越组织边界基于价值链或者价值网络的系统竞争优势。研究战略联盟这种企业间特殊竞合关系,探索并提炼出组织问合作、联盟、竞争的管理学规律,并运用其来指导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实践,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际上对于战略联盟的研究应该说无论是在理论基础的建立,还是理论的经验数据检验以及理论的应用分析都相当成熟。不仅形成了诸多的理论流派,而且每一个理论流派也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数据作为支撑。理论与理论之间,理论与数据之间互相补充支撑构成了对于战略联盟较为系统的研究架构。相对而言,国内的研究就显得较为单薄,基本上处于对国外理论的引介阶段,综述性、介绍性的文章居多,而立足于本土情景(Local Context),采用本土化的经验数据,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较少。基于此项考虑,本文围绕企业战略联盟的三大主要问题:动因——为什么要进行联盟;治理——联盟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的决定因素;绩效——影响联盟的绩效因素为何。立足于本土,依托中国企业的经验数据,采用包括个案研究、大样本问卷统计分析等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比较与检验了现有关于战略联盟的多个理论学说在中国情境下适用性与可行性。 本文研究发现:第一,通过联盟获得有形资源,而不是提升自身的知识与学习能力是我国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的重要驱动因素,学习动因并未成为我国企业战略联盟的主要动因。此外,不同功能类型以及不同治理模式的联盟,在战略联盟的动因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说明,要实现某种联盟功能或动因,联盟有必要选择恰当的组织载体与治理形式。 第二,在我国对于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尤其显著的体现在国有性质的企业与非国有性质企业(包括国内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混合企业)的行为上。前者更倾向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