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现实题材的小说中常常有许多并列或对立的主题。因其主题的多元,其文本才富有张力。而如何在文本中设置主题、处理主题是一个小说家是否成熟的标志。从主题学的角度来看,鲁迅在精心创设的意象中蕴含或喻示了其判断与理念,其小说意广象圆。本文从意象主题入手,研究鲁迅小说的意象的设置、意象所象征或暗示的意义(意象主题)、意象及其意义的生成机制、意象及意象主题的美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和当下意义。鲁迅小说中的意象能上升为主题意象的有多个,主要有:“吃人”意象、“路”意象、“铁屋子”意象、“人血馒头”意象和“辫子”意象。这些意象都是多值的,它们能象征或喻示的意义有多个,其中主要的分别是“吃人”意象暗示的否定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的主题;“路”意象象征的作者反抗绝望的主题和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主题;“铁屋子”意象喻指的对启蒙艰难性的认识主题;“人血馒头”意象暗示的死亡主题和“辫子”意象象征的奴性批判主题。为使这些意义呈现出来,鲁迅在设置这些意象时运用各种意象化原则:在设置“吃人”意象时,先行引发出“吃人”意象所蕴含的现实社会性和历史延续性的象征意义后,通过反复性强调让“吃人”意象转化为包蕴着作者意念的象征性意象并在“变异”和“夸张”的写实中,将“意义的表现”具象化为“吃人”;在设置“路”意象时,更多的是在结尾处安排“路”意象,这是一种布局式强调;在设置“铁屋子”意象时,以抽象的方法来表达主观的意念,在隐喻式的“铁屋子”意象中找到与作者意念一致的对应点;在设置“人血馒头”意象时,运用文本布局设置意象的技巧在小说的题目中安设意象,并将“人血馒头”作为小说的集结点将革命志士的牺牲与庸众以人血馒头治病两件事编织在一起,另外,还借助合逻辑的夸张性的气氛烘托法使意象的象征意义呈现出来;在设置“辫子”意象时,运用将意象寓在写实之中安设,同时,让辫子连结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五个主题意象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复杂的,意象设置的方式也是恰当的并能充分地表达意念和情思。因此,这些意象达到了“意广象圆”的美学境界。这些意象的生成机制包括:一是接受机制。鲁迅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人类的文化遗产。他的意象创设既有对中国古典意象理论和意象创设方法的有益成分的“拿来”,也有对西方意象学理论与西方作家意象之常用创设方法的借鉴和吸收;二是思维机制。鲁迅擅长与意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于小说创作,便出现了其将情思和意念寄寓意象从而使作品具有象征意味的现象;三是心理机制。鲁迅小说中的意象是他所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