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跨国流动职业人群,外国记者在其移动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建立与展开,给传统研究中共同体的概念化造成困难,即在诸如种族、语言等这些自然属性相异的移动人群中,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以及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再构成人们交往的基础,共同体的存在与之前相比又将呈现出何种不同?本研究通过考察驻华外国记者这样一个流动的职业人群,试图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观察共同体的构成、运作以及成员对其意义的感知。由于在所从属国家、媒体属性以及各自职业背景等方面的区别,加之这个群体本身所具有的剧烈流动性,驻华外国记者群体内部结构性地嵌入着传统共同体所极力摒弃的异质性和不稳定性。然而,为了跨越这些自然属性决定论对这个群体中共同体考察的羁绊,本研究将采用职业共同体路径所提供的概念工具和分析框架,即从共同体内部出发,探究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于实践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考察驻华外国记者的日常新闻实践。当外国记者移动到中国这个新的情境中后,保证他们日常新闻采集工作顺利展开的新闻生产常规便也需要被重估。由于常规的生产与维持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外国记者需根据其在华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重构新闻常规,这其中就包括两个时区下不同工作节奏的协调、替代性消息源找寻和技术作为突破新闻控制的工具等。因此,无论是现实空间(如新闻发布会和记者聚会)还是虚拟空间(如邮件组和社交网络)中,外国记者之间的日常沟通都围绕着这些新闻实践展开。同时,新闻助理之间的交流也构成了共同体内部沟通的第二种渠道。除日常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常规沟通外,记者们在诸如“拉萨3.14”事件和“茉莉花”事件这样的焦点时刻中更加频繁的交流与互动,则进一步唤起了他们的共同体意识。故而,驻华外国记者在新闻实践上的趋同性使得其跨越了在自然属性上的差别,构成了这个职业共同体的边界。与基于自然属性之上且外化于传统共同体的稳定边界不同,实践所勾勒出的边界源于共同体内部成员自身的主动建构。同样与传统共同体的单一而稳定存在不同,驻华外国记者这个流动的职业共同体处于日常生产和焦点时刻这两种交替状态中。成员之间的联系在前者中较为松散,在后者中则更加紧密。可以说,后一种状态是对前一种稳定状态的打断。同时,隐匿于常规状态中的矛盾与问题亦是在焦点时刻中得以彰显,成员们对于这些问题的集体应对也促使了同感在共同体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