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在头季稻收割后选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具有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等优点,对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杂交稻组合Ⅱ优航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方式的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效应、生理生化机制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方式的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减少再生稻头季前期施N比例,增加中、后期施N比例有利于增产。增产原因主要是适当减少再生稻头季前期施N比例可减少无效分蘖,中、后期水稻群体适中,个体生长健壮,加上追施N肥,更有利于生长,显著提高头季中、后期的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从而增加了干物质积累;而且,增加中、后期施N比例显著增加了每m~2颖花数、每穗粒数、库容量,结果库大源丰,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但对再生季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不显著。2.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方式的水稻生理生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在孕穗期达最大,然后下降,到再生季齐穗期又达到高峰,之后又迅速下降。分析还表明,适当增加再生稻头季中、后期施N比例,显著提高了再生稻头季生长中、后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同时也提高了能反映根系综合机能的伤流量。这些为提高群体生长率、增加干物质积累创造了生理学基础。3.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方式的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再生稻头季生长周期内,各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生理类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在水稻移栽后缓慢上升,到分蘖期达到最大;然后又逐渐下降,到孕穗期达最小值;之后,又逐渐回升。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水稻移栽后逐渐增强,到孕穗期达最高值;然后又逐渐下降,到成熟期达最小值。土壤中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数量变化规律与细菌、放线菌不同,随着水稻生长,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数量逐渐减少,在孕穗期达最小值;然后随着水稻继续生长,其数量又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适当增加再生稻头季中、后期施N比例,有利于促进头季中、后期的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生长,间接地提高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为稻株的快速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根际营养环境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