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观”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民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历史作用等一系列的观点及看法的统称。马克思主义“农民观”即利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农民问题的方针、政策、理论和方法。毛泽东“农民观”、邓小平“农民观”、“三个代表”理论指导下的“农民观”、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农民观”,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形态,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丰富,又是发展和飞跃,其内容和特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农民观”的与时俱进和阶段性跃迁。
毛泽东“农民观”继承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之精华,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批判改造,高度重视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农民翻身当家做主,政治地位得到空前提高;邓小平“农民观”是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中国化的又一次关键性历史转折,它对毛泽东“农民观”作了诸多继承和发展,并指导农民不仅政治权利得到保障,而且走上富裕之路;“三个代表”理论指导下的“农民观”是对“农民观”的务实深化,内容包括推进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建设小康社会征途中遇到的“三农”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科学发展观引导下“农民观”则继承前些“农民观”中理论及实践精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崭新的内容,把农民、农村、农业综合考虑和协调发展起来,引领农民真正奔上了和谐泰康大道,使农民的社会地位、民主权利得到真正保障,农民全面发展的前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会更加的广阔和美好!
对上述“农民观”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认真总结,不仅有利于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农民观”、“三个代表”理论指导下的“农民观”中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的方针、方式和方法,而且对于全面认识、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清醒认识和逐步解决中国当前农民问题、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落实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的具体内容是:
第一章内容着重阐述毛泽东“农民观”的基本塑型。首先介绍毛泽东“农民观”对传统农民思想的系统化,接着论述毛泽东思想“农民观”的科学含义,表现在农民动力观、“土地革命”、农民利益观和农民教育观等。接着论述毛泽东“农民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中国化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但有于社会及历史原因,毛泽东“农民观”在实践中曾显露出不足,以待新的“农民观”对之进行继承和发展。
第二章主要是写邓小平“农民观”的历史转折。首先介绍邓小平“农民观”转折历史背景,接着把毛泽东“农民观”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到邓小平“农民观”是对毛泽东“农民观”的继承和发展,它们都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能清醒地农民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都在千方百计地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最后归纳出出邓小平“农民观”的时代特性即时代性、务实性和指引性,为其后承的“农民观”引领新的更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情的方向和路径。
第三章着重介绍“三个代表”理论指导下的“农民观”是对前几个历史阶段农民理论的务实深化。首先介绍“三个代表”理论指导下的“农民观”的思想内涵,再介绍它的实践路径。通过论述而得出“三个代表”理论指导下的“农民观”实施过程是毛泽东“农民观”、邓小平“农民观”向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农民观”跃迁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
第四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首先介绍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农民观”的形成及科学内涵,接着论述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农民观”的历史跃迁和科学发展观“农民观”的现实指导性。得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农民观”是当代“农民观”发展的最高形式和成果,集中继承和发展了以往农民观的理论和实践精髓,为解决当前农民问题提供了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而且为今后“农民观”向更高的境界发展指明了方向的结论。最后是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写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农民观”的愿景,新时期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