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不断深化,中国的整体社会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经济结构的逐步演进要求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大势所趋。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通过开展创新战略来争夺世界市场以实现经济效益。由于中国始终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也都是后发的中小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在复杂纷争的世界形势和变化多端的市场行情下普遍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不足的发展困境,这对其生存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在当前这样的动态坏境下赶超发展,如何在内外部因素制约下选择合理的创新模式来获取竞争优势,这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动态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在位企业逐步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却为许多后发企业创造了重要的创新机会,因此培育企业动态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而且,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非技术创新模式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凸显。合理的创新模式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因此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协同最终必将引发市场形势的变革和新旧企业的替代,后发中小企业有望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实现赶超发展。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从后发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市场导向两大因素入手来研究动态能力影响后发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机理。通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综述构建出动态能力和后发企业创新模式选择之间的理论概念模型,并利用浙江省慈溪市138家中小后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影响后发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相关要素,最终提出后发企业选择具体创新模式进而实现创新追赶的路径以及具体对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动态能力对后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有着部分的正向影响,而对于非技术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后发企业在开展创新的过程中要重点培育企业能力的发展,以此来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实现企业创新绩效。同时由于后发企业规模有限,导致创新资源不足,动态能力的培育对后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都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后发企业必须针对性的建设动态发展能力。第二,后发企业创新资源在动态能力与非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而在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之间虽然出现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因此说明后发企业现有的企业规模适合开展非技术创新,而在技术创新方面适合与否还有待考证。后发企业总体上来说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不适合从事投入较大的技术创新项目,但企业发展又离不开创新,所以在自身暂不具备核心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应进一步的做好非技术创新。第三,后发企业市场导向在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作用,但在动态能力与非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说明后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技术不配套的前提下往往会选择非技术创新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以便达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这为当前众多的后发企业选择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具体的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