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全文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全民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荣,文化交流较为深入的省份,文化软实力对于新疆综合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21世纪以来,新疆经济已走在发展“快车道”上,增速全国瞩目。自2014年开始,新疆的GDP增速一直处于全国前列,GDP总量也逐年增长。2014年新疆GDP总量为9273.46亿元,GDP增速为10.00%,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四;2015年新疆GDP总量为9324.8亿元,GDP增速为8.80%,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七;2016年新疆GDP总量为9617.23亿元,GDP增速为7.60%,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十六,仍旧高于如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经济大省;2017年第一季度新疆GDP总量为1791.85亿元,GDP增速为7.60%,较2016年同期增长0.7%,2增长速度暂时位列全国第十六。由此可见,新疆的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正在取得长足的进步。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又将新疆的区位优势放在了一个突出位置。面对政策优势与天然的区位优势,新疆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然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发展动力不足,使新疆的发展形象呈现一种不平衡的态势,这种不平衡有碍于新疆全面协调发展。在影像视域下,新疆区域形象主要由纪录片、宣传片等电视电影影像所呈现,以大众传媒为媒介,内容大多集中在旅游胜地的宣传,对新疆的现代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及较少。这种缺乏现代性关照的塑造与当今民间影像的生活化视角和真实互动的呈现形成鲜明对比。区域形象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体不应仅限于电视电影等影像作品,更应将民间影像囊括其中。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渐成熟,民间影像的发展土壤已愈发肥沃,它的低成本、高效率、兼容性、互动性给新疆区域形象的塑造增添了新的血液。充分发挥民间影像的补充作用,可以为构建新疆形象提供一种新思路。本研究首先基于新疆民间影像的现实背景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假设,厘定课题中的关键词的概念,梳理国内外关于民间影像和新疆形象的研究,发现研究空白,找到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其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梳理民间影像的内涵、特点、发展土壤、主要作者群、生产模式和主要创作类型等,总结出现阶段新疆民间影像的生产契机、传播概况和传播特点。从媒介融合技术的角度分析民间影像从小众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再到互联网交互传播,其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转变,从而有助于认清新疆民间影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发现民间影像对于构建新疆形象的独特价值。最后分析民间影像对构建新疆形象的价值所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促进新疆民间影像的健康发展,实现新疆形象的立体化塑造。区域形象传播的根本点其实就是构成受众关于形象认知的相关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建构新疆形象的主体由“他人”变为“自我”言说新疆形象,起到改变他人认知的作用。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提炼。本文将新媒体语境下民间影像的传播发展与构建新疆形象联系起来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文中的个案分析使得研究更加具体,但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由于新疆民间影像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影像素材较少,数据较为缺乏,因此论述不全面,不深刻,期待各位研究者能在将来对本研究的欠缺之处有更好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