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承载科技的物质产品的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工人的水平,而技术工人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优劣。高职院校教师更是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水平。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存在于社会各个行业中的普遍现象,势必会在高职院校教师身上有所体现。研究吉林省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对于提高吉林省高职教育水平,提高吉林省经济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五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在玛勒诗的MBI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加入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有维度——知识枯竭,形成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从人口学变量角度,利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 stastics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和知识枯竭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论:(1)吉林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不严重,但整体个人成就感偏低。(2)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程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远高于女教师。从四个维度来看,男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皆存在着显著差异,知识枯竭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男教师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程度都高于女教师,而女教师个人成就感却低于男教师。(3)不同年龄阶段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显著。从四个维度来看,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其他三个维度上则差异显著。(4)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离异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未婚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虽低于离异的群体,但仍高于所有教师的平均职业倦怠程度。从四个维度来看,离异教师的情绪衰竭感、去个性化程度最高,个人成就感最低,而知识枯竭最低。(5)不同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6)不同教龄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显著,教龄为5-10年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7)不同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差异显著,初级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8)不同月收入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有显著差异,2000-3000元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为显著。(9)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10)不同任职情况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兼行政工作的教师知识枯竭程度最高,且个人成就感最低。(11)是否校外兼职的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无校外兼职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校外兼职的教师。(12)不同周课时量的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周课时量为13-18节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其它教师。最后,本文对吉林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和解决吉林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