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沿用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制造业、化学化工业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始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必须让步于新型发展方式,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激励约束机制,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促进污染减排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市场机制只能对于污染减排发挥20%的作用。所以,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治理更多需要依赖于财税金融政策等非市场性的因素。基于此,本文选择污染减排的财税金融政策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财税金融政策促进污染减排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财税金融政策下的污染减排效应,进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染减排财税金融政策建议。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遵循“现状—实证—政策”的研究思路,逐项展开各部分的研究。首先,在文献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财税金融政策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概述;然后,比较和借鉴欧盟、美国以及日韩污染减排财税金融政策的优缺点,分析我国污染减排财税金融政策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构建污染减排的财税金融政策CGE模型来实证考察我国财税金融政策的污染减排效应;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染减排财税金融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现有的污染减排财政政策主要存在财政支出不足、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待完善以及污染减排的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我国当前污染减排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污染减排的税种过于单一以及区域差别化的污染减排税收政策缺乏两点。第二,各产业部门在不同的碳税率下的污染减排效应不同,而且随着碳税率、政府财政补贴的不断上升,污染减排的效应也越来越显著。第三,重工业、煤炭、油气、交通运输业、电力、轻工业等行业的污染减排效应最为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上述行业的能源消费系数较高,于是对碳税率、财政补贴政策的反应较为敏感。